王瑞
摘 要: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由于教師平時不重視,忽略了對學生口語交際的鍛煉,學生的各種思維被限制。為了適應現在的社會,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在口語交際中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口語交際;存在問題;情景創設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為了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材中安排的口語交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基本都是息息相關的,可是大多數教師認為這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知識,不需要費太多的口舌,讓學生自己學習就可以,由于忽略了孩子口語交際能力的引導,導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足。除了上述這個原因之外,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口語交際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口語交際的實際訓練
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對口語交際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沒有深入地去研究口語交際,而忽略了口語交際的實際訓練。更多的教師認為口語交際就是學生的口頭作文訓練。在課堂上普遍的做法就是讓學生看著題目,自己組織語言,指名說說而已,這樣的教學根本達不到訓練的目的,而且還會造成學生時間的浪費。
2.學生主動性較差
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疲于應付題海戰術,失去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樣的教學更限制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主動參與課堂的能力較差,在口語交際環節更是主動性不足,這不僅不利于語文課堂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教學缺少實踐性
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能較快地適應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學生待人接物、行為習慣等),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沒有讓學生實際操作訓練,而是讓學生隨便看看教材,模仿一下就可以。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筆者認為是這樣的:首先,教師沒有真正理解口語交際的內容,而是把口語交際當作口頭作文的形式來練習。因此,在口語交際中沒有發揮口語交際的實效性,讓學生的訓練停留在表面。其次,口語交際只關注程度好的學生,而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參與課堂的熱情,導致課堂低效。
4.對教學內容理解不透徹
口語交際的內容很多來源于生活,但是很多教師沒有把口語交際與生活的實景聯系起來,課堂僅僅是以本教本,導致學生口語交際的效果不明顯。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1.教學情境創設要合理
小學口語交際,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學生在生活中會說話,適應現在的社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發散性。思維的廣闊性不僅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基本條件,而且是養成學生認真思考的關鍵因素,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讓學生能夠大膽表述。筆者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學會商量》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我們班級要換新的板報了,這一段時間都是我們班的班長來出板報,大家想想他累不累?我們應該怎么做,讓大家都能得到鍛煉?
生:(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讓小組來出板報,大家能夠取長補短。
師:大家經過商量,這個結果不錯。是的,在生活中,有的事情真的不是我們能自己解決的,需要大家共同來商量,這樣才能解決問題,你們看:
師:(多媒體展示)話題1:我們怎么慶祝“六一”?話題2:媽媽,你能答應我買個滑板車嗎?話題3:我該參加哪個興趣小組?老師這里有三個話題,這些話題你準備說哪一個,準備和誰商量?怎樣商量才不會導致僵局?
這樣,教師不斷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情景對話中,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交際能力。
2.給予學生交流的空間
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互動形式,促進學生口語的表達,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來達到思想交換的目的;也可以學生與教師互動,這樣也能體現教師和學生一種平等交流。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交際的話題中來,也可以采用集體式互動,這種集體式互動,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交際面,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筆者在教學《邀請》這個話題時,并沒有告訴學生這是這節課的內容,而是在課堂上故意讓多媒體打不開。
師:多媒體怎么打不開呢?誰能幫我把微機室李老師邀請來幫我們排除問題呢?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去。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需要幫忙,沒有一個愿意幫忙的?
生:(一個學生怯生生地站起來)老師我想幫忙,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說。
師:(裝作很驚訝)對呀,老師沒有考慮到,我們怎么去邀請李老師來幫忙?首先,我們要怎么做,然后我們再怎么做?
生1:要有禮貌。
師:怎么才能有禮貌,誰能說說?
生2:李老師,你能到三(1)班,幫我們老師看看電腦嗎?老師的電腦打不開了。
就這樣,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也被激發出來,學生很樂意參與,課堂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3.口語交際要得法
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要發揮課堂的引導作用,俗話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教師要不斷給予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技巧,才能更好地進行口語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不斷的嘗試中,體會口語交際的價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筆者在教學《幫他出主意》時,出示話題:趙××的父母要外出打工,家里沒有其他親人,他的食宿成了問題,針對這個話題,讓學生幫他出主意。
師:這兩天老師愁死了,你看我們班趙××的父母都不在家,沒有其他的親人,他的食宿怎么辦呢?
這是個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也是學生很難解決的問題,這樣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更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不僅是學生交際能力的一種鍛煉,更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一種考驗。通過分析口語交際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真正在口語交際中得到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華菊.淺談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2007(12).
[2]沈志榮.關于中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思考[J].語文綜合論壇,2012(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