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朝陽
摘要:精準扶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社會主義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的表現。在農村學校,隨著社會的發展,針對困難學生的精準扶貧力度越來越大。在幫助農村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邁出人生的步伐上,精準扶貧有著巨大的作用和影響。有鑒于此,在農村學校做好精準扶貧的管理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旨在對精準扶貧在當前農村學校管理中的具體操作做一番初步探討,以更好的促進精準扶貧在農村學校的有力開展。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村學校;操作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52-01
1.精準扶貧對農村學校的意義
1.1?滿足學生和家長的期望。
教育承載著農村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通過借助教育資源,使十年寒窗苦讀的農村學生,能夠借助高考,實現金榜題名,是武術農村學子和家長夢寐以求的迫切理想。教育作為一項偉大的良心工程,做好精準扶貧責無旁貸。
1.2?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農村學生的出路少,一旦升學無望,農村學生的出路只能是回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一打一代在社會低層掙扎,看不到希望。教育正是阻斷貧困和思想代際傳遞的有利措施,通過精準扶貧,給農村學生出人頭地的機會,是教育的平等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原則。
1.3?經濟發展的要求。新時代是信息的時代。知識越來越多的成為提高個人和國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人才資源已經儼然成為國家的戰略性資源。農村學校是培養農村人才的起點,是為學生打下良好知識基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所在。農村人口龐大,其中暗含的有天賦有才華有智慧的學生數不勝數,讓這些孩子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先進教育,和城里孩子處于一個起跑線上,不至于因為教學資源的匱乏而影響了學習和前途的發展,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2.精準扶貧的具體操作
2.1?對教育資源的優化。精準扶貧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改善義務教育水平,合理配備學校資源,完善配套設施,讓貧困地區的所有學校都要成為教學設施,活動設施,生活設施齊全的學校。在信息化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農村學校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育的有力開展上的作用,千方百計的使精準扶貧的資金向信息化設備采購上傾斜,盡力使所有班級網絡全覆蓋,讓學生受到信息化技術的陶冶和哺育,加強對信息化技術的認識。
除此之外,現在農村學校的學前教育資源普遍缺少,很多地區沒有幼兒園,給學生和家長帶來很多煩惱。精準扶貧要竭力彌補這一短板,在操作上要確保貧困地區的幼兒園全覆蓋,促進學前兒童的心智發展。
2.2?對資助體系的完善。農村學校的精準扶貧要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程資助體系,使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從幼兒園開始,就要免除幼兒保教費,義務教育扎實推進,落實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對于有寄宿要求的貧困生,要及時保障生活補助的發放。對于高中和中職階段的貧困生,要免除學雜費。此外,對于品學兼優但家庭困難的學生,精準扶貧要有計劃有措施,避免這些學生面臨失學的險境,影響精準扶貧的信譽,以及人才的發展。
2.3?對扶貧機制的創新。精準扶貧在面對教育這樣一項工作的時候,難免有力不從心之處,主要表現在貧困人口多,教育資源需求量大,教育層次差異化明顯上。這就需要精準扶貧工作在扎實穩步推進的同時,及時有效創新扶貧機制。比如,高考雖然是很好的一條人生途徑,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也并不是唯一的人生發展方向。讓每個人都往高考的方向上奔跑,因為教育資源終歸有限,既不現實也不可能。而職業教育是教育類型的一種補充,在實現個人理想,邁向人生輝煌的道路上,職業教育是一種非常好的人生發展模式。有鑒于此,精準扶貧就要對職業教育大力扶持,事實上,職業教育只要能結合當地扶貧開發實際,打造一些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就能很好的實現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比走高考路更加便捷和順暢。掌握一門技術,才能從根本上剔除限制農村學生發展的障礙,徹底阻斷代際貧窮的無休止傳遞。
另外,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精準扶貧資金要切實保障鄉村教師的生活補助和崗位津貼,讓老師聚精會神的投入到農村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事業上來。逐漸彌補城鄉教師的收入差距。要建立健全有吸引力的激勵機制,穩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留在農村的城鎮教師,為其創立良好的個人和教學環境,把優秀先進的教學理念用在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身上。
結束語
精準扶貧是關系到千家萬戶農村困難子弟的造福工程,農村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使精準扶貧的辦法和政策在農村學生中間貫徹執行和體現。在操作上做到科學性,公平性,廉潔性,有效性,力保每一位困難學生都能受益于精準扶貧的陽光,在學業和人生發展上后顧無憂,樹立為國家為人民努力拼搏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謝基創.淺析如何在農村學校有效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J].
讀寫算:教師版,2017(32):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