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成
摘要:在高中地理測驗中,學生在評價類題目的答題層面尚且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從評價類題目的答題問題及設問形式、評價類題目的考點設置、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思路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評價類題目常見設問形式的答題模式,從地理事物及現象的直接評價、給出限定條件進行對比及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高中地理 評價類題目 答題方法
在高中地理高考題型中,評價類題目較為常見,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年的高考試卷之中。對于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很多學生在參與此類題目的答題時,常常是束手無策,若審題不認真、答題不規范,就很容易出現答題要點遺漏、限定性詞語把握、答題規范等方面的問題。故而,本文以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為例,對相應的答題方法和技巧進行了探析。
一、評價類題目的答題問題及設問形式
在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的答題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答題問題。關于評價類題目中常見的答題問題,應從答題要點遺漏、限定性詞語把握、答題規范等方面分析,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第一,答題要點遺漏。在答題過程中,學生若難以全面概括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就很容易造成知識要點遺漏問題。第二,限定性詞語把握。在答題過程中,學生若在審題時難以把握限定性詞語,就很容易造成答題內容與題目要求不符的問題。第三,答題規范。在答題過程中,學生若不能嚴格依據答題規范進行答題,不僅會使答題內容偏離題目要求,還會增加答題內容取得高分的難度[1]。故而,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就有必要歸納評價類題目的考點,使學生明確各類考點的區位分析要點,同時配合相應答題模板的使用,學生在答題中就不容易出現要點遺漏問題,且答題模板的運用可進一步規范學生的答題模式。此外,考量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的設問形式,應包括“評價……的影響”“分析……的利弊”等設問形式。同時,考量高考地理試卷中評價類題目的關鍵詞,主要涉及條件、影響等詞語,而限定性詞語,主要涉及有利及不利條件、有利及不利影響、區位及發展條件等限定性詞語。
二、評價類題目的考點設置
考量高中地理評價類題目所涉及的考點,應包括大型工程所帶來影響的評價、區位發展條件優劣的分析等考點。其中,大型工程所帶來影響的評價,相應的大型工程就涉及水利水電工程、油氣資源跨區域調配、水資源跨區域調配等工程類型。同時,探析評價類題目考點所涵蓋的地理知識點,就包括農業及工業、城市可持續發展、交通道路及站點建設、自然災害等諸多行業領域的知識點。由于評級類題目所考察的知識面較廣且知識點較多,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就很容易沖動,往往會忽略了審題,從而在題意未明確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答題活動,相應的答題內容也是答非所問。
三、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思路
依據評價類題目的考點,學生應理順自己的答題思路。針對評價類題目的答題思路,應從明確區域定位、查找關鍵詞及限定詞、調動知識儲備等方面分析,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第一,明確區域定位。在評價類題目答題前,學生應以相應考點為依據,對考點所涉及的區域進行定位,隨之在明確地區位置的基礎上,即可查找與地區對應的關鍵詞。第二,查找關鍵詞及限定詞。依據評價類題目的題意,學生可查找關鍵詞語,并探析該關鍵詞是針對哪一個考點所展開的設問,以及該關鍵詞所對應的有利及不利條件、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等。而限定性詞語查找,學生就要立足于相應區域所涉及的地形及氣候條件。簡而言之,在評價類題目中,學生只有找出關鍵詞及限定詞,方能有的放矢的進行答題活動,并保證答題方向的正確性。第三,調動知識儲備。在答題階段,學生不要急于下筆,應充分調動知識儲備,并分析相應知識點與考點中影響因素的聯系性,從而回顧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氣候及土壤、植被及地形等方面的情況,并在做出評判后下筆,以規避盲目答題問題,使答題內容契合題目設定的問題。
四、評價類題目常見設問形式的答題模式
(一)地理事物及現象的直接評價
歸納常見的設問形式,評價類題目會要求學生對某個地理事物及現象進行直接評價,其評價性內容包括地理事物及現象的區位條件、發展條件、地理事物影響等。而相應的答題思路,應從有利及不利條件闡述、多角度分析評價等方面分析。例如,有利及不利條件闡述。依據地理事物及現象所處的區位及發展條件,學生應致力于有利及不利條件的闡述,以全方位的論述相應的優勢及不足。例如,多角度分析評價。對于地理事物影響類問題,學生可依據可持續發展觀,從社會及經濟、生態及環境等多個角度,進行利弊層面的分析。對于區位問題或是發展條件問題,學生應從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等層面,進行利弊層面的分析。
(二)給出限定條件進行對比及評價
歸納常見的設問形式,評價類題目會給出限定條件,并要求學生對地理事物及現象進行對比及評價,相應的限定條件就包括“與……相比,評價……優勢或不足”“從……方面評價”等。而相應的答題模式,其分析思路與“直接評價”相一致,但是在審題過程中,學生要善于查找限定詞,并以此為依據,明確評價性內容是側重于利,還是側重于弊,同時明確對比分析是否存在限定詞語,乃至于評價性內容應側重于哪些方面[2]。簡而言之,在評價類題目中,學生只有抓住了限定詞,方能進一步縮小答題范圍。對于限定條件“與……相比,評價……優勢或不足”,學生要在審題中注意前者的優勢與不足,隨之在對比分析中評價相應地理事物的優勢及不足之處。對于限定條件“從……方面評價”,學生要明確限定條件,要從題目所要求的某一方面進行分析。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學生的答題水平,高中地理教師應針對評價類題目,在學生答題的實踐中歸納相應的答題方法及技巧。經過以上分析可得,學生應理順答題思路,不僅要明確區域定位,還要注重查找關鍵詞及限定詞,并調動自身知識儲備;依據設問形式,學生可選用相應的答題模式,對于直接評價,就可闡述相應的有利及不利條件,也可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評價,若題目給出限定條件,應抓住限定詞。
參考文獻:
[1]朱嘉晨.上海高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試題近今演變及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洪清華.因果推理類地理試題解答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5.
(作者單位: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高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