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渝
【摘 要】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媒體溝通能力在現代信息社會的溝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法學專業學生必須著力提升的技能之一。本文通過解構法律視野下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溝通能力的內涵及其對法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嘗試提出以多模塊、專題與實訓項目為核心的法學專業學生新媒體溝通能力教學模式,以期為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溝通能力;法學專業;教學模式
0 引言
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媒體溝通能力在現代信息社會的溝通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具體到法學專業學生的新媒體溝通能力,就是指這些未來的法律工作者,如何能在將來的司法工作中有效地利用各種新媒體包括微信、微博、QQ等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傳播方式和手段,與社會、組織和公眾進行良好溝通,以增進彼此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有效開展工作的能力[1]。
1 法律視野下互聯網時代新媒體溝通能力的內涵
1.1 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是指溝通、理解和激勵個人與群體的能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就是認識到人際溝通的重要作用,掌握與人交流的基本方法,并能將這些方式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因此,我們的法學高等教育應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能運用流暢清晰的文字或語言與他人或社會交流法律信息、表達法律意見的人際溝通能力。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法律工作者的大量溝通工作借助新媒體工具實現,而這樣的溝通方式與傳統的口頭書面在溝通方式和溝通內容方面都存在比較顯著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將口頭溝通書面借助網絡平臺,掌握新媒體信息溝通的方式方法等。
1.2 專業溝通能力
對于法律工作者而言,專業溝通能力主要是指在法律實務過程中,善于運用法律專業知識應對各類高度專業化的法律工作,例如,精通法律法規、掌握訴訟技巧、主動參與訴訟等活動的能力。具備專業溝通能力同樣是法學專業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之一,它代表著你是否具備法律工作的基本能力。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專業溝通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了解大眾對司法信息的需求,善于運用網絡溝通平臺向大眾及時、準確地傳播司法信息,對大眾關注的重要司法信息進行解讀和釋疑,熟悉司法機關相關的信息公開和保密的制度,掌握新媒體信息溝通的方式方法等[2]。
1.3 情感溝通能力
在法律視野下,情感溝通是指法律工作人員為了進一步促進大眾對法律工作者的信任和理解而主動開展的一系列情感交流活動?,F實世界中的情感溝通主要可以依靠口頭交流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一系列非言語方式的進行信息的傳遞。但互聯網上的情感溝通不是面對面的溝通,而是鍵盤與鍵盤之間的溝通。這就是需要通過新媒體把情感傳遞出去。溝通的方式雖然改變了,但法律工作人員與普羅大眾之間情感溝通的本質是沒有變化的,即以法律工作人員的真摯情感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從而贏得受眾的支持和信任。例如在網絡對話對采用大家喜聞樂見的網絡流行語言,主動表達對溝通受眾的尊重之情。因此新媒體時代法律工作人員的情感溝通能力的主要表現為轉換刻板思維、設身處地體會受眾感受、博取法律溝通受眾的好感等[2]。
2 新媒體溝通能力對法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人際溝通能力對大學生融入社會至關重要[3]。社會學家給強調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而非經濟性。若人際溝通能力欠缺,則會直接導致社會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這不僅將導致大學生自身感受到情感、歸屬等方面的障礙,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而且更是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更高層次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的實現。因此,大學生具備人際溝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它關系著大學生能否良好地融入社會群體,能否有效地開展學習和工作,以及能否真正實現人生價值。
強化大學生規則意識。新媒體溝通方式與傳統的人際溝通截然不同,這種僅僅是網絡上的一些文字和符號的溝通,大大降低了來自他人和群體的壓力。伴隨著壓力的消失,規則意識必然淡化。人們在網絡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并且可以不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在人格上還并不是十分成熟的大學生而言,在一個沒有群體壓力的環境更容易忽視社會規則的約束,從而被自身情緒所左右,發表一些偏激的言論。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如何在新媒體溝通中,保持對社會規則意識的敬畏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有助于未來的法律工作人員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法律工作人員進行社會溝通必然會遭遇較多的新情況、新問題。 例如有些案件在進行法院庭審時會進行網絡直播,一些熱點問題會在網絡上產生較大范圍的討論。這些都會給法律工作人員的社會溝通工作帶來新的矛盾。那么,解決這些新媒體背景下的新問題,提升法律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就需要他們具備較高的新媒體溝通能力,以便他們能在新形勢下能夠正確、及時應對各種網絡問題,消除群眾誤解,化解社會矛盾,最終能夠有效地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有助于法律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法律工作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社會溝通工作中,可以更加及時地獲取信息,第一時間掌握社會矛盾的新動態,有效地控制網絡輿情,避免各類不實報道在網絡上的蔓延,從而最大程度地依法對社會進行管理。因此,法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就應該培養良好的新媒體溝通能力,熟悉網絡溝通的特點、掌握網絡溝通的方法,以便在他們將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做到依法行政。
3 提升法學專業學生新媒體溝通能力教學模式
提升法學專業學生新媒體溝通能力可以將課程內容設計為不同模塊,每一個模塊以對應一個維度的新媒體溝通能力提升,通過專題與實訓項目實現 [4]。具體包括(1)心態調整與性格解讀技能提升,對應性格百態和網絡語言解讀兩個專題與性格分析和內容分析兩個實訓項目,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網絡情感溝通與形象傳播能力,主要表現是具備運用多種方式拉近溝通雙方情感距離、贏得網絡溝通對象好感的本領;熟悉網絡語言和網絡文體,了解網絡溝通對象對正面宣傳信息的心理和接受特點,實現塑造自身求實、嚴謹、科學、誠實的形象傳播目標。(2)溝通訓練與交往互動,對應網絡表達技巧和有效溝通策略兩個專題以及網絡多媒體表達和有效說服兩個實訓項目,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網絡信息與觀念溝通能力,善用網絡溝通交流平臺向人們及時、全面、準確地傳播法律信息,熟悉司法機關有關信息公開和保密的規定,掌握網上信息溝通的方式和技巧;能在網絡上進行心平氣和、有理有據、平等公開的觀念交流溝通,做到以理服人;了解討論問題的規則,掌握說服和論證的技巧。(3)為職場實戰,對應網絡危機處理和群體溝通兩個專題以及網絡沖突化解和網絡會議溝通兩個實訓項目,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網絡回應與輿論引導能力,主要表現是具有服務群眾和社會的強烈責任意識,掌握司法機關網絡輿論引導的原則、方法和策略,對信息能夠進行妥善的把關,具有說服群體網絡溝通對象的技巧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孫洪波.新媒體時代提升公安機關社會溝通能力研究[J].凈月學刊,2015(2):5-9.
[2]杜晉豐.對新媒體時代公安民警社會溝通能力的思考——基于公安機關網絡形象的視角[J].鐵道警察學院學報,2015,25(1):117-120.
[3]蘇賀新.法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路徑探討[J].教育探索,2013(9):84-85.
[4]盧紅.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弱化及其提升路徑[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3(4):72-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