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恩軍
摘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生只有對思想政治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關鍵詞:初中思品;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開設,旨在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了解基本國情、國策,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課程設置的內容基本上跟學生的學習、生活軌跡同步。而且,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是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課程所不能代替的。但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仍因循守舊,“死教書”、“硬灌輸”,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條文繁瑣冗長。于是在課堂上出現了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厭學,課后不想接觸教材的局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教學活動應該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始。
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而學習興趣就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1]。
一、改變教學方式,讓課堂“活”起來
教無定法,在教學方式上,要敢于大膽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創新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充滿激情,這樣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勇于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長處。如果教學總是老一套,教條條、背條條,“一言堂”式的灌輸,只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喪失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由于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因而難以達到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如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以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來,讓他們不僅有說的欲望,而且有話可說,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2]。
二、誘發學習動機、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如設置懸念等,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從而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激發探索問題的熱情,這樣,課堂就會迅速活躍起來。
在課堂討論中,對學生那些富于創新、別出心裁的念頭和思想,要給予鼓勵和稱贊,使學生意識和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從老師的肯定中體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從而讓每一個學生充滿激情,渴望成功。海倫·凱勒曾說過:“一個人如果有了高飛的沖動,就決不甘于在地上爬。”有了想要成功的思想,就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大的發揮,從而自覺地去創新,去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這樣學生就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找到了學習的感覺,學習就成為自覺的行動。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教育心理學認為,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積極肯定的態度,會使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宗旨就是以人為本。將課堂還給學生,解放學生雙手和大腦是我們政治教師急需解決的一個大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彰顯學生個性,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具體而言,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強烈,我們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小組搶答等多種形式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參與進來,在教師主導的前提下,積極創造多種條件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將過去沉悶的課堂變為學生施展才華的競技場和學習的樂園,并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常說 “愛屋及烏”,對于教育來說,本身也隱藏著這樣的問題。眾所周知,不論什么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很困難的。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顧及到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所以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盡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和眼神、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這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鼓起他們的自信。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么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只有我們每位教師高度重視、端正思想、改進教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內心的需求與自覺的行動,也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趙衛民.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新課程:中學,2014(6):4-5.
[2] 劉坤.初中生思想品德課學習興趣培養初探[J].中小學電教月刊,2009(4):108.
[3] 石瑋.初中思想品德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儷人:教師,2015(2):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