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飛
摘要:國家“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育方針”對開展體育工作均作出明確規定和要求。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一直是我國體育發展的宗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而人們的體質有所下降。生命在于運動,鍛煉身體不僅能強身,更能強心。尤其是正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適度的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讓我們體格健美,朝氣蓬勃,勇敢自信,積極向上,頭腦靈活聰穎,堅強而不怕困難,也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樂趣。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更應該加強體育鍛煉,養成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來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習的基礎,是未來發展的前提。研究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父母對體育鍛煉的理解和關心程度,反映出青少年一代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面臨很多現實問題曾經有人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青少年一定打好身體基礎將來才能建設國家報效祖國!
關鍵詞:習慣養成;數據;影響因素
一、影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1、通過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分析家庭影響因素。設置了調查問卷內容,統計學生的身體現狀、對鍛煉身體的態度、在休息時經常做什么、生活起居由誰照顧、父母的職業、父母是否有鍛煉身體的習慣、父母對孩子體育鍛煉的態度、父母對中考體育加試的了解程度、父母對學校間操體育課體育鍛煉的態度??偨Y出學生和家長對鍛煉身體重要性的認識不夠,父母的職業、父母的生活習慣、父母對體育加試不夠重視以及父母對文化課學習要求高對學生積極鍛煉身體有不利影響。再有,學生文化課壓力大、自身懶惰對學生積極鍛煉身體也有不利影響。
2、通過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分析學校影響因素。關于影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學校因素,設置了調查問卷內容。學生對上體育課間操的態度、課間十分鐘都做些什么、學生對中考前體育加試的信心、對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是何態度、班主任要求課間做什么、班主任對體育課的態度、體育課運動量自由活動時間、班主任對間操運動的態度。學校間操時間安排、體育課內容安排、班主任對體育鍛煉的態度以及體育加試項目自身水平了解不夠對學生積極鍛煉身體有不利影響。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面對升學的壓力,一切學習、工作都要服務于考試。這就直接決定了,大部分學校對待體育課的態度。
3、制定對學生不良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有效措施。課題研究的重點在學校時間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實際在家時間也不容忽視,但由于家長可能忙于工作或思想認識不夠,學生在家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困難重重。首先對學生與家長進行思想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使他們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進行體育鍛煉時才能配合,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當學生被某種體育活動本身吸引而產生學習和參與的一種愿望時,就會對渴求學習或想參與的運動項目顯示出濃厚的興趣,有很大的熱情和意志努力才能形成體育鍛煉的良好行為習慣。堅持鍛煉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其次制定出家庭鍛煉階段性時長,讓鍛煉不困難,身體的疲勞不適不明顯,家庭鍛煉才能較好進行。最后制定出間操時間所做項目以及設置體育課體育項目。班主任與體育老師積極配合。鍛煉身體以中考體育加試項目為主,雖然各項目完成都有顯著提高,但從身體素質反饋出來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
二、學生的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體育鍛煉對每個人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鍛煉并不是通過一、二次的活動可以使身體獲益的,它需要認真對待并加以堅持。體育鍛煉只有成為習慣才能對人們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鍛煉行為必須經過不斷的重復和長期的堅持才能上升為習慣。重復→鞏固→提高對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根據制定措施開展家庭活動。周一至周五每晚進行鍛煉,循序漸進(第一個星期前兩天五分鐘后三天十分鐘,第二個星期前兩天十五分鐘后三天二十分鐘,第三個星期二十五分鐘,第四個星期半小時)周六周日每天半小時運動。家長督促。
2、根據制定措施開展學校活動。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在課堂上體育教師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踐間操時間運動項目,四月份跑操半小時,五月份以體育加試項目為主專項訓練。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體育課以體育加試項目為主進行鍛煉,堅持不懈,反復訓練,體育教師應經常督促檢查。體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自我鍛煉的積極性,盡職盡責地為學生的自我鍛煉創造條件,營造氣氛,把課堂教學任務有效地轉化為學生課內外自覺積極的行動,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從而形成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五月進行小型運動會進行檢測。 通過此次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將成為今后教學工作的一項工作內容。學生體育的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顯的提高,大家都踴躍地參加體育鍛煉。
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步驟:(1)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己所喜愛的體育運動;(3)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4)加強運動技術、技能的傳授,使學生在不斷提高中享受運動的樂趣;(5)在體育課上適時組織各類體育競賽,重在參與,鼓勵進步,使學生在挑戰中不斷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從而產生進一步的鍛煉渴望;(6)加強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監督能力;(7)每天堅持鍛煉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馬巖.學生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4(5):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