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春偉
摘要: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數學教師要不斷努力的方向。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積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成效,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讓學生能學到知識,提升能力。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成效可以從興趣培養、習慣養成、情感鼓勵、評價分層等幾方面方面著手,積極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成效
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數學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成效,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廣泛地提升能力。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呢?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積極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能夠保持精力集中,全身心投入的法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探尋多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比如,引導發現法,在講授新課的時候,從與之有聯系的舊知識入手,通過以舊知識為基礎的聯想或者新、舊知識的沖突,來啟迪學生思維,引起他們對新知識的興趣;形象激趣法,在上課前通過形象的圖片、實物的演示和操作,讓學生能夠主動觀察、歸納,從而活躍思維,產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奧秘的意愿……總之,學生興趣的激發是不斷嘗試、探索的過程,有法但無定法,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具體來說,比如在講“三角形的判定公理SAS”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房子裝修時一塊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兩塊,到商店配新的玻璃,需要把碎的兩塊玻璃都帶去嗎?如果只帶一塊的話,帶哪一塊呢?這樣將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當中,學生將自己帶入情境,為如何配玻璃出謀劃策,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培養出來了。
二、幫學生養成好習慣、掌握好方法
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跨越式的,初中的數學知識逐漸從小學階段的形象性、基礎性發展為抽象化、理性化,這個階段的數學學習如果不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是很吃力的。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后,就對他們的作業格式,預習教材、單元復習和測驗的形式和步驟作出具體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引導和約束,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者,要注意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習方法,需要引導學生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排除依賴心理,避免單純地聽老師的話,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老師不說就不做的被動地位,鼓勵他們在教師“幫”“放”結合的引導下,養成獨立鉆研、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變相滲透,可以通過“變式教學”來完成,把課內習題與課外數學活動結合在一起,做到既經常訓練數學技能又避免單調重復。此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計自學的提綱,既結合教材所學內容,又分層、分梯度,循序漸進地對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進行考查、自查,學生在完成提綱的過程中,始終在“過關”,每完成一部分提綱內容就是攻克一項游戲關卡,學生學起來有成就感,懂得方法,自然能夠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
三、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在新型的數學課堂上,教師不能再以主導者、領導者的面目出現,而是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尊重與鼓勵學生,引導他們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要做到以上幾點,教師要在心中樹立起學生才是“主人公”的思想,而且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點,因材施教,加以精心培育。在備課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基礎的特點,確定課堂提問的問題、安排的訓練任務、課后作業等的內容,力爭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需要,這樣學生們在自己能夠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氛圍里,心理上有自信,在課堂中也就更能積極地思維、愉快地探索。
四、教學、評價分層,促進學生互學互促
想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起全體學生的熱情,教師不但要努力尋找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還應將教學內容和目標細化,將總內容、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子內容、子目標,調配好教學、評價的層次,設計、搭配與當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題目,組成從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坡度的訓練“臺階”,教學時教師順序引導學生逐級上臺階,實現當堂的教學基本目標,同時也讓有進一步深入學習需要的學生盡可能更進一步提高層次。在課后作業的安排上,也要注重難易度的搭配,設置基礎題、達標題、發展題。基礎題是學生整體都能完成的題目,是數學學習的必備知識點,因而全體同學都需要掌握;達標題是需要學生在基礎題的基礎上適當提升和變形,難度應與一般的考試題接近,目的是鍛煉學生通過對知識的融會進行自我的提升,大多數學生一般都需要努力掌握;發展題是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題目,需要有一定難度,起到拓展學生思維,發揮創造力的作用,這部分的內容可以讓有余力的同學嘗試,然后全班討論,讓學生了解更高層次的訓練內容,也能夠提升全體學生對所學內容的運用能力。與作業題目相適應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只要滿足了所在“層”的知識、能力的要求,就應予以鼓勵,激發學生“向上”的動力。另外,分層的教學評價的優勢還在于可以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群體的“互動”,促進整體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混合編組,讓稍差些的同學學習有優勢的學生的優點和學習方法,有優勢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為處于劣勢的學生的示范、講解,加強自身對于知識、能力的理解,獲得自身的提高。而且學生學習小組間的這種變相的教與學,因為是同學之間平等的交流,學生的身心更為放松,也更容易達到教學效果。經過學生們在分層學習的互動小組的交流,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全部的教學活動,從而讓更多的學困生變為后進生,中等生躋身優等生,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自信,提升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動腦,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所以,想要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需要在統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活化課堂,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懂方法、有樂趣、有信心,這才是教好數學、學好數學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董天.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學周刊,2016,(13).
[2]甘義成.淺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6,(17).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