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妮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一系列的改革,進而促進其國際市場化的發展。但即使如此,我國人民幣匯率在形成機制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這也就導致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不利的地位,也影響了人民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進度。我國政府應該不斷對人民幣匯率機制進行改革和推進,采用合理的匯率安排來促使人民幣匯率得到進一步發展。如今,人民幣匯率正在以一種雙向波動的狀態發展,因此這就使得人民幣匯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這是促進人民幣匯率正向改革的良好機會。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 匯率形成機制 改革 推進 探討
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前景
自2002年在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一直對我國人民幣匯率提出質疑,并不斷施壓要求人民幣匯率提升。所以我國政府需要加強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建設,扭轉人民幣匯率在走向國際化中處于不利地位,避免我國經濟受到不利的影響。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7月21日宣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來說,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2005年7月到2012年4月。在本階段人民幣匯率受到外匯市場美元持續的通貨膨脹的影響,貨幣銀行自然的選擇了通過人民幣的影響來促進美元的升值的匯率政策。僅從匯率形成機制來說,此次匯率政策無論是盯住美元還是讓人民幣促進美元升值,都說明了市場供求并沒有直接的影響到匯率形成。
第二階段則是2012年4月到2015年8月。在此階段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逐漸提高;2014年3月日浮動已擴大到2%,顯然人民幣匯率的作用主要凸顯,市場力量逐漸在發揮出作用。
第三階段則是2015年8月11日至今。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則是“8·11”匯改,通過本次匯改市場匯率中間浮動范圍上下增加為2%,此次改革顯然提高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供求的作用。
二、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必要和選擇
僅從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我國現存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顯然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國應當合理的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循序漸進的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改善我國對外經濟受美元制約的現狀,提高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績效。目前我國所采用的一籃子貨幣匯率安排顯然并不是一種走向國際化的匯率安排。因為這種匯率安排在定價方式上主要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即人民幣匯率的定價僅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而不是嚴格的按照其進行調節,況且我國政府并沒有公開公布貨幣籃子的種類等信息,導致了人民幣在博弈美元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第二,此類匯率安排都是依賴某種貨幣或某組貨幣進行匯率定價,因此實施這種制度是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的。所以說采用一籃子貨幣進行人民幣匯率定價方式將嚴重的制約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發展的腳步。因此,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首先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其發展的重要前提。
根據現有的貨幣匯率制度,其主要包括九種人民幣匯率形式,它們分別是:第一,直接將外幣作為本幣的外國貨幣化;第二,建立一個與外幣的平價并按照平價為基礎進行本幣的發行;第三,釘住單一貨幣;第四,釘住一組貨幣;第五,在一定范圍內釘住外幣;第六,爬行釘住;第七,在一定范圍內爬行釘住;第八,管理浮動;第九,單獨浮動。
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舉的第八種形式:管理浮動的匯率安排比較適宜我國人民幣匯率定價。該匯率安排的主要特征就是所形成的匯率定價是由市場決定的,該定價不會受到某種特定的匯率變化或匯率目標而影響其定價。
人民幣匯率選擇管理浮動匯率安排的優勢在于,首先,人民幣匯率可以采取自主定價方式,進而避免過于依賴某種貨幣定價而影響其自身定價,從而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而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該匯率安排是國際貨幣組織所認可的匯率安排,其認知度較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關于我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的指責,降低不利影響。再者,管理浮動匯率安排的轉換成本及風險較低;最后,就我國國情而言,人民幣匯率是經不起較大波動沖擊的,因此目前還不能采取單獨浮動的匯率安排。所以,管理浮動匯率安排自然也就成立最為適合的匯率安排。
三、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措施
我國說實施的一籃子貨幣匯率調節機制并不是非常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其所形成的加權平均值只能作為我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取值的參考目標,因此,實際上一籃子貨幣安排與管理浮動匯率安排僅有一步之遙,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向管理浮動匯率機制轉變所需成本并不高。我國貨幣當局可以通過下述措施向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進行轉變:
首先就是要明確參考目標,實行管理浮動的匯率安排,減少外幣政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程度,緩和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其次則是采用管理浮動匯率安排并不是一味的排除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我國貨幣當局仍然可以采用這些直接和間接的干預手段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最后,不再使用“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等字眼,并基本保持現行人民幣匯率的其他制度不變。總而言之,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轉向管理浮動主要是進一步發揮外匯市場的調節作用,適當減少貨幣當局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綜上,人民幣要想走向國際化的發展首先就是要進行合理的匯率改革,其次才是推進人民幣資本與金融的兌換。因此,我國外匯管理當局仍需要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加強外匯管理制度,才能夠更好的確保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運行。
參考文獻
[1]IMF“Review of Exchange Arrangements Restrictions and Controls”,prepared by Monetary and Capital Markets De-partment,No.27,2007,p.9.
[2]Kar habermeier,“Revised System for the Classifications of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s”,IMF Working Paper,September 21,2009,p.14.
[3]余永定.盡快引入人民幣兌籃子匯率寬幅區間波動[J].國際經濟評論,2016(1):9-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