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徹底改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過分重視英語語法和英語單詞的講解的現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忽略了學生對語言運用實際能力的提高,強調新課改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實踐、認知能力出發,提倡體驗與實踐相結合,合作與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的駕馭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學會主動思維,大膽創新,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堂;生生互動;基礎教育
一、 在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看起來互動熱烈,缺乏實際效果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互動和交流是學生掌握語言最主要的方法,在班級教學中,特別是在公開課展示中,教師們常常會要求學生準備一些對話進行表演,經過精心準備,學生似乎可以完成看起來很完美的對話,但現實是這是不真實的,在大多數高中教學班中,很多學生在單詞記憶,基本語法結構方面還存在極大的困難,沒有大量時間準備,大多數學生根本不可能實現自由對話,一節課要是找出幾個可以自由對話的學生并不難,但是這只是部分學生,并不能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處在較低層面,學生對于語言的訓練往往是投機取巧、英漢混雜、詞不達意,這樣的課堂互動往往看起來熱鬧非凡,但實際效果卻不見有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于已學過的語言結構不夠熟悉,很難正確運用新的語言結構進行有效訓練。
2. 生生互動無法實現全體參與
英語課堂的互動模式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互動型的教學模式下,改變了以往教師和學生的位置,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作用,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互相作用,在共同的教學目標下,師生共同合作,互相交流,使課堂氣氛愉快、輕松,效果也隨之提高,但是實際操作中一節課的課堂活動,往往是優等生積極參與,因為優等生語言能力強,語言基礎扎實,能夠有效進行對話,在自由搭配的時候,往往優等生更喜歡強強搭配,要是有的優等生與較差的學生分配到一組,往往就是優等生寫好了對話,而差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對話,連寫好的對話都沒法閱讀,因此教師需要認真設計課堂互動,組織那些優等生能夠有效訓練,較差的學生也能夠獲得進步的互動活動。
3. 課堂互動學生的參與深入度不足
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英語課堂教學一直比較重視對學生詞匯和語言運用的講解,使得教學過程單一、枯燥,教師滿堂灌使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節課的所有知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語言的表達失去信心,只會僵硬呆板地應試,對語言的運用毫無感受,這就是英語教學中最典型的癥狀:啞巴英語。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解時問大家,全班學生齊聲回答,答案非常準確,然而當就某一個問題詢問班級某一個學生,往往沒人能夠回答出來,這就顯得群體回答的時候學生往往存在著不經過思考,盲目跟隨、濫竽充數的現象,而小組合作中,學生往往存在著隨便應付,互相遮掩的現象,并不能真正提高課堂互動的效果,并不能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應該清晰認識到不熟悉的結構,機械訓練的重要性。而對于書寫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表揚進步的辦法。總之,在課堂互動中要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就感。不要出現群體積極、個人消極的現象出現。
二、 生生互動中實現良好效果的辦法
1. 合理安排課程目標實現的順序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往往是一個任務接著另一個任務,前一個任務可以為后一個任務做好鋪墊,英語課閱讀時寫作的基礎,英語閱讀課的基本任務是認識課本內容,熟悉課本內容和課本結構,然后在認識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和口語訓練,學生只有先進行簡單的訓練和簡單的互動,掌握了基本結構然后才能進行復雜的訓練,比如一節英語閱讀課,教師可以先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重新閱讀課文,在閱讀基礎上對每一段的內容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更為適合的模式是教師提出問題教學生回答或者教師把各段主要意思書序打亂寫在黑板上或者展示在屏幕上讓學生做出選擇。
2. 掌握生生互動具體內容的難度
在生生互動過程中要掌握互動內容的難度,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有了基本的掌握,然后教師讓學生進一步閱讀然后依據文章內容進行填空,這個過程學生能夠更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教師講解之后組織學生通過課堂互動進行寫作和口語訓練,通過反復訓練熟悉語言結構,這個過程學生既認識了詞匯內容,也熟悉了語法內容,對于詞匯語法內容的訓練,教師要講求精講多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訓練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材料,學生要進行充足的訓練。在充分訓練以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實現課堂書面表達訓練,書面表達教師首先需要提供基本詞匯,學生在基本詞匯的幫助下寫出短文,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課堂互動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這個過程學生從聽,讀,說,寫,一層層實現任務,從而實現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英語能力的訓練。
3. 集體互動與個人努力相結合
在分組或者集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被削弱,依賴性增強,教師在任務設計和課堂互動組織中,不僅要考慮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合作學習的安排,同樣老師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活動組織中,要注意兩者的平衡,只有實現兩者平衡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和學生的積極參與。避免一部分學生濫竽充數的現象,也避免學得較好的學生浪費時間的現象出現。學生在學習之后再進行考核和考查,學生就能夠更加形成學習的自覺,不至于在學習中毫無目的,毫無方向,不知道學習什么,記憶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充滿著學生的互動,教師要做的便是將這種互動的效果加以提升,想一些辦法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互動,并在互動中提高。
總之,教學模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而在眾多的教學模式的選擇中,互動式的課堂模式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這種互動模式下,不僅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很愉快、很輕松地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賈海寧.淺析“對話互動”模式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5年11期.
[2]賀華.農村高中英語教學的反思[J].校園英語,2015年36期.
作者簡介:
王文菊,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東壩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