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敘事方式是敘事學的一個概念,是指敘述故事的方法。筆者通過對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發現,在教學中使用不同的敘事方式,并且掌握好敘事方式的轉換,對提高遠程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敘事方式 省級電大 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7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18-02
敘事方式是敘事學的一個概念,是指敘述故事的方法。古希臘時代,柏拉圖提出了“純敘事”和“完美模仿”兩種敘事方式,現代小說理論認為敘事方式分為“講述”與“展示”兩種。[1]所謂“講述”,就是帶有作者主觀意志的敘述方式,在這種敘述中,作者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展示”則是作者盡量不發表自己的觀點,盡量客觀地敘述事實。筆者通過對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發現,省級電大的教師與普通高校的教師不同,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承擔各種其他方式的教學和教學管理任務,因此,在教學中使用不同的敘事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要掌握好敘事方式的轉換,對提高遠程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廣播電視大學剛剛起步,其教學方式相對穩定和單一,基本有兩種教學方式:錄像教學和面授輔導。教師需要掌握好這兩種教學技巧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也逐漸趨向多元化。目前,省級電大的教學種類可以劃分為開放教育教學和全日制教學兩大種類,下面就這兩類教學來探討教學敘事方式的轉變。
一、開放教育教學敘事方式的轉變
開放教育教學包括視頻教學和直屬學院面授輔導兩種形式,視頻教學最初是錄制IP課件,教師提前準備好PPT,然后在專門的錄播室講授,錄制成視頻資源,上傳到學校教學網站上,供全省電大的學生不定時點擊觀看。這種教學中,師生之間不能互動,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單方面講授,容易枯燥。目前,全國大多數教學點已經安裝完成云教室教學設備,IP課件錄制方式已經被云教室授課所取代。云教室上課方式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遠程面授教學,教師和學生可以互動,同時,在教師授課的地點可以有學生在現場聽課。但是,教師和學生在遠程互動的時候需要技術人員切換畫面,一般是在課程結束的時候留出一定的互動時間,中間不能自由互動,這就對課程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長期以來,對于開放教育包括云教室輔導這樣的教學形式,大多數教師都是進行重點串講或者重點輔導,在有限的幾次課程中將整本書的重點串講一遍。這種方式如果掌握得不好,就會完全變成劃重點。這種上課方式對于教師來說,無法系統深入了解所教內容,往往一門課講了幾輪,仍然沒有吃透其中的細節內容,不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急急忙忙劃重點,并沒有深入了解內容,而是把大量的任務推到了課后時間,課堂聽課顯得枯燥無味,課后繼續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大下降。這種教學,實際上降低了面授輔導的教學效果。這就造成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師隊伍中難以出現教學名師,同時,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值也難以達到。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省級電大教學工作的難題。 這種教學思路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是屬于講述型的敘事方法,教師的主觀思維大于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換句話說,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沒有以學生為主。
在目前的教育形勢下,不應該將面授輔導課僅僅定位在劃重點,而是應該嘗試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那么,對于開放成人教學(包括直屬學院面授輔導課、云教室授課),課程設計中應該包括三部分教學內容:課程導學、課程講解、課程輔導。在課程導學中,包括課程介紹、考核方式和學習方式介紹,網上學習資源介紹,如果是網絡核心課程,就需要詳細介紹課程學習資源的使用,這是任何一門課程第一次課應該做的。課程輔導包括形考作業輔導和期末輔導,這也是學生所關心的問題,一般包括講解形考作業、往屆試題和課程考核說明,劃出重點內容,這是最后一次課需要講的問題。以上兩節課的內容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問題,也是學生關心的問題,第一次課和最后一次課基本是模式化了的,固定的。中間的課程設計,是最考驗教師教學設計水平的部分,可以根據課時來確定內容,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串講教材重點內容,另一部分精講某些部分。精講部分只能是很小的一兩個知識點,如果能夠講透徹,講生動,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靈感。作為教師來說,對精講部分的準備應該是系統的,全面的。換句話說,教師應該把該課程作為系統講授的課程精心準備好每一個知識點的教案,而在每一輪講課過程中,隨機選取其中的一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難點內容給學生展示。當然,一兩個學期可能完不成這么大的工作量,可以逐漸積累這樣的教案,幾學期后,該課程就會形成體系。同樣,在錄制云教室課程時,也采取這種辦法,做到每次錄制的課程都是精品課程,每學期錄一部分,積累一段時間以后,就會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通過以上的教學思路改進,開放教育教學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開放教育教學敘事方式由“講述”向“展示”轉變,即教師的角色弱化,而學生的角色強化,這樣有利于成人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開放教育的教學效果。[2]
二、全日制學生教學敘事方式的轉變
對于全日制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課程課時較多,適合系統講授,且學生活躍好動,因此,組織教學和課程教學活動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設計方面相對容易,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教師可以將課程系統完整地進行設計,盡可能生動活潑。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好奇心強,加上學習基礎較薄弱,因此,就需要考慮課堂組織教學的策略,首先考慮要維持好課堂秩序。在教學設計中,內容選取要注意淺顯易懂,實用性強,容量適中。在一堂課中,要設計一定時間長度的課堂活動,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多說多講,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調查研究類的題目,讓學生課后完成,課堂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用打分的形式來激勵學生。往往這種教學形式學生很歡迎,將書本內容轉換成學生容易操作的實際應用,比如,在《語文》課中,針對目前學生喜歡使用手機的現狀,教師設計一個關于學生使用手機的調查報告,擬定好調查提綱,讓學生在學校范圍內或者是范圍更廣的同學朋友中進行調查,完成調查問題,并總結出自己的結論,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總結,互相討論,進而可以按照不同的觀點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了發揮,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有利于該課程的學習,也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等不良行為。
全日制教學設計的教學敘事方式轉變也是由“講述”向“展示”轉變,由以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主導轉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具有推動作用。
通過對開放教育教學和全日制學生的教學過程的教學研究發現,改變傳統教學敘事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解決省級電大教師教學種類繁多、教學技能受到制約的問題具有幫助作用,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敘事方式,最大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羅鋼. 敘事學導論.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
[2]嚴冰 主編.開放大學:我們怎樣當老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年5月
作者簡介:
韓一睿(1971-),女,甘肅會寧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教學與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