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寒
【摘要】符號互動理論在社會心理學當中是研究的關鍵點,核心為人際交往上的互動,這也是一種媒介符號。幼兒園區域游戲構建已經成為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區域性游戲構建的過程中需要了解符號互動理論的內容,以此來指導區域游戲構建,使其更完善。
【關鍵詞】符號互動理論 視野 區域游戲 環境創設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45-02
符號互動理論是在二十世紀的美國產生的,屬于社會心理學當中的關鍵內容,在幼兒園區域建設中使用符號互動理論對于游戲環境和游戲活動有趣性都會產生較大的指導作用,進而使幼兒綜合能力得到拓展,以下做具體分析。
一、符號互動理論核心理念
(一)人際互動是核心
符號互動理論中有兩個方面的假設,首先是人類在群體中的相互合作生存源自于個體的脆弱性,無法完成獨自生存任務。其次,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切對生存和適應有利的行為被保存,其余被消除,其中有機體的合作就是一項關鍵內容。因此說人與人之間只有互動,在社會上生存才有意義。
(二)符號是人際互動的媒介
語言符號在人類社會化發展中是重要媒介,在信息交流上能夠掌握符號的基本含義,并且這種符號和經驗也可以給個體判斷事物提供支持。符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人或事物等,這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前提,互動分為精神互動和物質互動兩種。若是從形式劃分,互動還分為動作、語言、表情等,在交往互動上,兩個個體若是能夠達成一致的意見那么將此稱之為同一意義場內。
(三)符號互動理論體系是社會行為主義
符號互動理論當中包含社會行為主義立場,內容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為行為主義,也就是在行為基礎上獲得討論經驗;另一方面,社會行為主義,即思維和意識方面的沖突矛盾,更加強調的是個體主觀能動的行為和動態發揮,屬于社會動作的組成部分[1]。
二、基于符號互動理論區域活動中環境創設
(一)借助多種符號加強幼兒區域環境互動
幼兒園基本為3-6歲的兒童,因此區域互動環節的構建需要考慮到幼兒的形象思維發展程度,環境創設主要包含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制作、手工制作等等,例如,創建兒童校園主題墻。教師以兒童好奇感強的恐龍為主題,讓幼兒在墻上粘貼立體型的恐龍,由此對恐龍的產生、外形構造以及發展史等等進行了解。此過程中,幼兒與墻面上的各種符號信息即產生互動,并且墻面中的知識也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幼兒的思想和思維產生影響。幼兒在環境互動中還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除了和信息之間的互動外,和自己的同伴產生互動,例如,相互學習彼此畫本當中的內容。又如,手拉手動作也是一種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一同進入游戲當中。
(二)環境創設中投放材料的符號表征特點
教師在給幼兒進行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材料,材料必須具有針對性,多樣性同時還具有個性化色彩和層次性。層次性主要是指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教師選擇因材施教的方式。例如,小班幼兒園兒童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理,喜歡動手和提問,那么教師所選擇的材料可以是一些繪本,使幼兒走入到繪本的文字和圖畫世界中,形成互動。若是大班兒童,已經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那么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技能性較強的材料,如益智科學美工材料等。當前社會發展迅速,教師可以選擇的材料多種多樣,因此在甄別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材料的質地和安全性,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美工材料表示自己喜歡的動物,也可以使用橡皮泥、黏土、貼畫等等,最后張貼在動物園門口。
(三)環境創設中符號蘊含的教育資源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需要給兒童準備相應環境,而環境也可以劃分為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人文環境主要是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安全性環境,讓幼兒在其中有良好的感受;物質環境即幼兒游戲材料的供給。因此區域游戲互動環境的構建需要使用多樣性符號,建立起準備環境。
三、區域游戲中環境創設對教師的啟示
首先,教師增強對符號互動理論的認識和了解,不斷加強環境創設過程中對符號互動的使用,建立起優良的互動環境,以此促進幼兒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幼兒園提升和家長之間的有效聯系,使幼兒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都能夠有發展空間,不斷豐富和拓展有利于幼兒進步的教育資源。
綜上所述,本文對符號互動理論視野下區域游戲中的環境創設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我,認識符號互動理論的核心內容,進而使用該項理論指導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構建,最后做好活動評價工作,不斷改進,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葉波.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4,22(1):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