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
【摘要】契訶夫在《變色龍》這篇作品中描繪了一個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本課采用變式朗讀、角色體驗等活動形式,在教學中創造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深入研討,為學生深刻理解文意提供平臺。
【關鍵詞】《變色龍》 語文課堂 體驗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70-02
《變色龍》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的一篇課文,小說描繪了一個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深入把握奧楚蔑洛夫這個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有重要的社會意義,但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課程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里特別強調了“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和“說出自己的體驗”,對于時空距離較大的外國作品來說,如何處理好這一點,引起我的思考。
【編者意圖】
人教版單元提示如是說:“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和興衰榮辱,往往折射出時代和社會的世態人情與精神風貌。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獲得教益和啟示,而且能得到藝術的享受。學習本單元,要在把握情節的前提下,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顯然,《變色龍》教學應該以情節為前提,把握人物形象。如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把握人物形象,進而感受世態人情呢?本文力圖通過執教該課的嘗試,談一談如何通過不一樣的課堂設計,來關注學生讀、寫、演多方面的能力,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創作潛力。
【案例描述】
一、以讀促思,以讀激寫。
教學時,在梳理、概括小說情節之后,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第6~10小節。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可以搭配適當的動作與神態,通過語言和適當的神態、動作來展現案件處理現場的情景。這個環節要求每位學生與同組隊友進行溝通、研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展示環節,教師和班級其他學生都認真傾聽了展示組學生的精彩朗讀。以下是一個教學片段:
師:剛才幾位同學朗讀的怎么樣?
生:王明讀第10節的時候,省略號那里處理得比較好,朗讀出了驚異和思索。
師:奧楚蔑洛夫此時會思索什么呢?你能細細體會一下嗎?
生:他此時應該比較尷尬。
師:奧楚蔑洛夫此時僅僅是尷尬嗎?
生:他應該還比較害怕、擔心。
師:為什么會害怕呢?
生:因為奧楚蔑洛夫原先不知道那是誰家的狗,所以直接罵那只狗是“野畜生”,甚至還罵狗的主人,現在知道了,他很害怕。
師:很好,從這里的省略號讓我們還讀到了他的害怕。既然害怕,那么該怎么讀呢?王明同學,你再來試試。
師:“哦”有兩種讀法,一種是吐氣朗讀,恍然大悟;還有一種就是倒吸一口氣地讀,
你覺得該如何讀?
生:“倒吸一口氣”地讀。
(學生鼓掌,并各自朗讀。)
評:這個環節充分關注學生團隊合作和朗讀能力,通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和人物形象。
二、以寫促讀,以寫激演。
接著,我設置了第三個環節:“添油加醋”朗讀環節。明確要求:運用心理描述的寫作方法,添加畫外音,即用第三人稱,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人物的內心評價。具體要求一:選一處文段共同品讀;一,同學執筆在其中添加一處【“添油加醋”畫外音】(不少于50字);要求二:確定每個人的角色,分角色演讀課文。
范例:第8小節,添加【畫外音】
[原文]嗯,不錯!……
【畫外音】警官認為赫留金所言極是,此時的他儼然是赫留金——眼前這個被狗咬破了手指頭的首飾匠的保護神。他煞有介事的說話的樣子,似乎在告訴圍觀的所有人他必定將依照法律秉公辦理此案,替這位可憐的首飾匠作主,而且他也正好可以借此提高威望。
最后,我設置了第四個環節:角色體驗,評價研討。
學生活動:
1.演讀警官動作、語言或神情。
①小組內演讀評比。②選優勝者登臺演讀
2.評價演讀并引導關注細節(軍大衣、手指頭等)
評:這兩個環節充分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才能,形式上主要體現了一個“活”字。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是從空間和時間上來看,這則小說所表現的人與事都與我們同學的生活相距較遠,這讓學生在感知和理解有較大的難度。但這兩個環節加深了對作品主題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創作和演繹相結合,同時聯系了生活,是突出教學重點的方法,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熱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筆者認為:語文課堂上不能滿足于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體驗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是語文教師要倡導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