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悅
【摘要】統計是了解社會經濟活動中數量方面的重要手段,《統計基礎與方法》這門課程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根據本人多年高職數學、統計基礎與方法課程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實訓教學的類型和課時,并將統計學中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機語言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數學教學、統計基礎教學與excel軟件應用全面結合,這種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增強高職學生數據整理和分析數據能力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高職數學 統計基礎 實訓教學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73-01
一、學生學習統計基礎與方法的學情分析
高職學校開設的統計基礎與方法這門課僅分配了52課時,且為考查課,課程內容本身過于豐滿,所以在講授過程中,講授理論知識和統計計算方法的理解應用占了大部分課時,對于實際應用訓練較少,函數計算還多停留在紙上計算,單獨的課程教學內容本身顯得刻板和乏味,學生們對統計基礎這門課程無法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高職學生掌握的基礎數學知識和經濟學知識不足,而統計這門課又是以數學和經濟學為先導課程作為基礎的,所以這些客觀因素在某些方面更加降低了學生對學習統計基礎的興趣,看見繁雜的數學公式有些吃力。
二、實訓教學的幾點建議
1.安排統計基礎與方法這門課在學校電腦機房上課,便于統計知識講解。統計基礎與方法作為專業基礎課,經常被安排大班上課或者合班上課,用多媒體講授知識點雖然能增加圖片和視頻,但是學生很難通過大屏幕理解統計中的數學公式真正含義和統計公式應用于實際例子中的過程方法。所以筆者認為,將學生安排在機房上課,采用分組練習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解決以上的教學問題。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機房的教學管理系統隨時切換學生電腦或者教師電腦,這樣能夠真正做到講練結合,逐個答疑,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通過親自演練的方式消化吸收,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加強學生應用WORD、PPT、EXCEL等辦公軟件的能力。統計基礎這門課中有很多的公式需要計算,而OFFICE辦公軟件能夠幫助我們將這些復雜的公式計算簡單化,因此,基本的OFFICE辦公軟件應用能力是熟練掌握統計方法中的數據整理和分析數據以及制作報告的關鍵。教師在課上教學中應該著重注意培養學生的辦公軟件應用能力。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字格式設置、目錄添加、EXCEL數據匯總和分析處理能力,還要鍛煉學生調查報告PPT匯報制作的能力。
3.結合數學教學以及統計教學內容本身,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較多的引入專業案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行業統計報告等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實例。這些實例與課程本身相結合,能夠讓學生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統計的整理和分析數據方法,同時也增添了統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樂趣,豐富了課程內容。專業案例,比如會計專業中的資產負債表、費用報表、原材料統計表等。
4.增加統計課程的實訓課時。高職學生對統計基礎課的陌生來自于對數學和統計知識的不理解。其實統計是一門方法論學科,是一種從古代就有人類想適應自然,征服自然的方法。但學生在抽象的教材中難以體會到這一點,在講授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時,無論是匯總統計表還是對搜集上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使用計算機軟件教學無疑是打開學生認識和學習統計的一把鑰匙。反復的演算和長時間的應用,大多數學生對統計有了新的認識,真正體會到它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個晦澀難懂的理論。
5.為了提高統計基礎的教學成果,可以增加課堂的師生互動性、采用項目教學法、團隊合作法,比如,讓同學們貼近自己的大學生活,分小組確定統計調查內容。團隊成員經過討論形成調查提綱和調查表,再整理數據,最后在全班做本團隊調查內容的“PPT統計調查工作匯報”。筆者的學生們對于這樣的教學活動表現的都很積極,調查題目也多種多樣。如“韓國布置薩德對你的生活影響”、“大學生旅游情況調查”、“大學生宿舍文化調查”等等。
《統計基礎與方法》這門方法論課程,在以高職數學為基礎的應用前提下,同時又增加了實訓教學內容,學生無論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還是課堂的參與情況上都有所增強。筆者認為,只要讓高職數學、統計基礎課以及實訓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找到讓學生們樂于親身參與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就離教學成功不遠了,這正是筆者在今后在數學和統計基礎課教學工作上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袁華春.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4,(31):46-47.
[2]李婷,賈金平. 大學數學與統計學的結合技巧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05):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