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美玲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要充分發掘各種資源,將其利用到各種教學活動之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資源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88-01
一、科學教學資源開發意義
在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開發各種教學資源,能夠對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支撐作用。主要意義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教材中所蘊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開發大量的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的開展,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二是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大量的補充資源,能夠帶來不一樣的視聽感受,使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符合小學生思維特點,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三是有利于綜合能力培養。在教學資源利用的過程中,學生要增加觀察分析的頻率,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完善,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一次很好的實踐。
二、科學教學資源開發原則
1.關聯性原則。所開發利用的資源要與所教學的內容密切相關,盡量提高教學資源對教學活動輔助的針對性效果。
2.形象性原則。要盡可能的多運用影音、視頻、圖像等方式將教學資源凸顯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更加直觀的信息。
3.鄉土性原則。在科學教學中開發利用各種資源,要優先選擇本地區的資源,選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內容體現鄉土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感知中提高分析理解的效果。
三、緊扣要點,將教學資源充分融入科學教學
1.科學課堂教學之中補充生動信息。為了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生動形象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將網絡中的大量信息運用到教學中。在尋訪小動物這課的教學中,筆者向學生播放了小動物們棲息地的一些優美風景,小動物們和諧生活的場景,使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了有更加神奇的感觸。在這樣的演示基礎上開展課堂教學,和學生一起分析為什么要保護小動物,小動物棲息地保護面臨著哪些困難和實際問題,如何更好的保護這些小動物的生存環境。有了這些生動的信息作為基礎,學生的感知有了印象,接下來的分析研究活動就會更加生動,擺脫了言之無物的尷尬境地。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補充大量的信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起來,有利于各項教學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2.科學專題探究之中提供論證依據??茖W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可以針對一些內容的學習開展專題探索,使學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例如在熱脹冷縮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進行了專題探究,要求學生結合平時觀察以及查閱資料所得,提出生活中熱脹冷縮原理的一些具體運用和存在現象。學生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具體運用,如路面連接縫之間的過渡關系、鐵軌之間連接縫。甚至有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到,為了提高機械精密度和吻合程度,不同部件設定的不同的溫度,這樣極大了提高機械零部件融合的精密程度。這些收集的資源對科學的專題研究能夠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3.創新思維啟蒙之中發揮導向引領。教師在科學教學中可以和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現象的探索,讓學生在拓展思維之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中,筆者和學生進行了一些趣味現象的探索,以“可愛的兔子不可愛了”為題,向學生介紹了當年澳大利亞因為過于保護兔子,使草原上兔子的天敵大幅減少,導致兔子無序繁殖,對植被產生巨大破壞,最后不得不采取人工干預措施消滅過多的兔子。這樣的案例讓學生非常感興趣,原來可愛的小兔子也可以成為災害,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對生態鏈與生態平衡方面進行研究,結合動物的食物鏈進行探討,對維護自然界的平衡,保持食物鏈的完整性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4.社會實踐調研之中拓展發展空間??茖W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外資源充分整合起來,特別是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調查實踐過程中提高思維分析能力、學以致用能力。在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社區、深入生活,了解當前在本地區垃圾回收利用方面存在什么問題,以及針對性提出建議。鼓勵學生撰寫調查小論文,積極地提出倡議,讓全社會都重視垃圾的回收和綜合利用,對學生環境意識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幫助。
四、結束語
在科學教學中積極地開展資源整合利用,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極大幫助。廣大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探索,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瑞清.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7(33)
[2]趙笑敏.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7(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