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林
【摘要】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通過教學實例闡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關注教學細節,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善于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穩定情緒,更好地把握自己,促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促進健全人格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學生健全人格 穩定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221-01
“未來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健全的人格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體的心理品質和行為傾向符合社會成員公認的標準,從倫理學來說,就是個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上應的責任。作為一名體育老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也十分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一、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
1.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人格的穩定發展
人格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初中生普遍表現出以下的人格特征:有較強的求知欲,較弱的是非識別能力,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學習自覺性不高,易受外界的干擾,情緒不穩定,容易走極端等。在體育課中,教師通過有意識觀察,可以發現通過學生的一些異常,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及時地疏導學生,有助于避免學生形成人格障礙,利于學生終身發展。
2.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師如果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給學生設計恰當的體育活動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關系,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促進個體的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有利于學生忘卻生活和學習中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體育運動還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自我,在集體性、競爭性的體育活動中,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環、人際關系的親疏表現出來,教師發現問題后通過溝通,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調整心態,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促使學生成為容易被他人接受,適應社會的人。
3.體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有心理研究實驗表明,人在運動后積極情緒增多,消極情緒減少,能堅持20分鐘以上的體育活動,就可以改善人的心境狀態,緩解焦慮與緊張情緒,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參加各中形式的體育運動,可以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消除負面的心理,使情緒保持在一種比較穩定、積極的狀態,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長久的、旺盛的精力,增強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自覺排除社會消極的影響因素,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例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1.關注教學細節,樹立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促使學生人格穩定發展
個案一:體育課上學生們正興高彩烈的打籃球,平時場上的主力XXX卻在場地邊坐著,正跟隨比賽的節奏在大聲的呼喊,精神亦亦的他愿坐冷板凳?我便去探個究竟,經了解,原來他跟隨社會上的青年去紋身了,上臂的紋身皮膚正在發炎呢,“在街上小店紋的身,50塊錢不貴哦!”他輕松的講述,“便宜沒好貨!替你紋身的工具沒消毒好才會皮膚發炎,如果倒霉的話,會感染上肝炎、艾滋??!”我說道,教育他,雖然有很多的體育明星都紋了身,看起來很拉風,要知道體育明星們都是成年人,打球是他們的職業,去紋身是自己成熟后的決定。而你現在的紋身絕不符合學生的身份,你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還不曉得是往哪個方向呢?要知道公務員、紀律部隊、國企和眾多的行業是不會招有紋身的人哦。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呀?”。“50塊錢紋身的圖案、手工、用料、器械都是實習級的貨色,而且所紋的圖案也有流行性呀,干嘛去湊這個熱鬧呀?還是去醫院把紋身清洗掉吧!大家還是等到了10年之后,讓自己成熟了才去思考是否需要紋身吧!就如現階段的身體鍛煉,先擁有棒棒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理論知識,以后再根據自身條件想深造哪個運動項目都心中有數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細小的環節,發現學生由于受社會的影響,盲目地跟風,教師及時地加引導,讓學生端正健康的正確思想,對立了正確的是非觀念,正確把握人生方向,對學生人格的穩定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及時發現和處理突發事件,教會學生穩定情緒,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個案二:體育課跳繩練習中,李同學故意甩繩弄停了王同學,氣憤的王同學罵了幾句,對罵中他倆舞動起繩子了,我叫停了正在激動中的他倆,讓其先做幾下深呼吸,讓他倆對著同學們說出各自的理由;我指出李同學不該不練還去干擾別人的練習,就算是逗著玩都是不對的;王同學沒有分辨是遇到有意還是無意的干擾,沒有包容、勸告也沒有報告老師發生的情況,就惡言罵人、報復也更不對;我教育同學們,一個逗樂玩笑的發生,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過濾,也可能衍生惡化至不可預料失控的局面,我們要學會分辨事情的性質,學會選用合適的應對辦法與包容,有時一笑了之也是一個大度的方法,該求助時就要求助有解決能力經驗的師長和家人,絕對不要用個人有限的能力辦法去解決問題。最后,他倆認識到自己處理事情上的不智,并相互向對方了道歉。在運動中,學生會因為一些細小的事情發生沖突,引起情緒的巨大的波動,教師的責任是正確引導學生認識事情的本質,學會包容,學會處理問題,穩定情緒,提高社會的適應能力。
3.善于溝通,讓學生把握自己,提高獨立性和學習自覺性,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個案三:體育課耐久跑小休中,集體評議中詢問平常體能還可以的陳同學為啥總是掉隊,“身體不舒服了?”我走上前問道,“有一點點”陳同學話語中散發出一股淡淡的煙草味,“你抽香煙了?”“嗯?!标愅瑢W應道,問答中了解到,他是受了爸爸影響而跟別人學抽上香煙的,覺得抽煙時尚成熟又有男人味,感覺沒人敢小看自己了?!皩W習如何了?”我問,“學習跟不上,煩??!”他回應,我指出:正因為成績退步了,尋找不到進步的路徑,上進心泄氣了,思想上就會被拉進了另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滿是社會化、成人化的東西,你會覺得這個空間有著無限的吸引力,渴望早早能進入到這個空間去,是因為你已漸漸的享用了這個空間去解脫、逃避學業的磨煉了,但這個空間卻與中學生學習生活無關,把煙戒了吧!還是把心思轉回到學業上吧!“老師我明白了,我不該如此。”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咱種挫折,而容易形成心理方向的問題,從而形成積極的態度,最終引起人格特征的改變。體育教師在學生體育活動過程比較容易發現這類問題,通過及時有溝通,發現問題所在,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自己,從而提高學習自覺性。學生也有自我調整中,積極鍛煉,提高意志力和獨立性,形成了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通過以上事例說明,如果教師能利用恰當的時機,創造良好的環境,或通過有目的通過體育增強其體質,轉移注意力,使其養成自強自信,端莊謹慎,細心負責,踏實肯干等人格特征,最終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力偉.體育教學中對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養[J]. 中國校外教育,2015(8):154
[2]王宇航.體育教學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J].運動.2015(12):87-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