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語文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的核心又在于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新課標;教育觀念
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說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
一、改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要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然先從教師自身開始,做一個創造型的老師。創造型體現在教育觀、性格特征、教育藝術和知識結構等各個方面。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是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當前我們有些學校的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長期束縛,教學模式仍較單一,照本宣科,不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些陳舊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創造熱情。因此,在更新教學方式、加強教育創新方面有著亟須改進的要求,教師既要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修養,也要加強教師團體之間的溝通交流與精誠合作,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和精神,才能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營造良好氛圍,創設寬松民主環境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首先改變教學理念,具有新型師生觀。高中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個平等輕松且愉悅的環境才能創造出民主、尊重和無限的可能。學生需要有選擇和發表意見的權利,這樣才能愿意自己去讀書和尋找答案,才能創造出新的想法和價值。在學生不明答案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灌輸和講解,要知道自主探究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教師需要讓學生懂得合作,懂得討論并互相幫助,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懂得自主探索,懂得通過親身實踐去尋找答案和驗證真理,去創造新的想法和價值。
三、加強有效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眾所周知,想象力也是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要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改變千篇一律的模式,這就需要教師立足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基礎,設計“階梯式”的問題層層遞進,并且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效的提問是師生互動和進行有效信息反饋的主要途徑,教師要真正發揮提問的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探究所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比如說全文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文章是通過哪些詞語來描繪荷塘月色的?文中在描寫荷花時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點?月亮的什么特點?等一系列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指導學生層層遞進地掌握課文內容,并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結構,還可以“以小見大”地通過對該文章的學習總結朱自清先生的寫作手法并學會鑒賞文章。
四、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興趣
改進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盡可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啟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依據內容設計畫面和音響效果,在視覺上和聽覺上給學生不一樣的課堂感受,使得原本單調乏味的語文教學因教學手段的變化而生動有趣,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產生大有裨益。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課本中所描述的內容產生想象,因此,教師可以更多地組織討論環節,讓學生對指定的內容展開想象,然后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培育學生創新性想象思維的能力,也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簡單粗暴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則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
五、強化思維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思維培育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制高點。因此,把思維訓練作為語文教學主要目標的意義是很顯然的。語文創造性思維教學的原則是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生活實踐為橋梁的訓練原則,重在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掌握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的思維方法,培育學生獨特、流暢、敏銳、深刻、變通、精進的良好思維品質。并把思維訓練與生活實踐貫通起來,使學生能夠運用創新思維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比如,遷移訓練:名言警句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人們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可是不少成語警句往往是就某一點、某一角度而言的,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請就下列名言、成語提出新的觀點。“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三顧茅廬”。
答案提示:“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我們要善于抵制不良環境的影響,保持一塵不染的自律風采。“做一天和尚”就該“撞一天鐘”,“在其位”理應“謀其政”,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三顧茅廬”在當今信息社會不合時宜。人才應走出“茅廬”“毛遂自薦”,不應坐等讓別人來發現。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教學要從人文的角度出發,把學生當做人來看待,去尊重他們的體驗和情緒,從而進行開發思維的訓練,讓他們自行去尋找答案、去探索生活,不斷地完善自我,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教育目標,還能夠真正培養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