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煜
摘 要: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使用生活化教學法可有效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法,需要使用有效的引入方式,將生活現象引入教學中,使生活與數學知識充分結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很抽象,難以理解。而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不僅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知識。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體現出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現象,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現狀
初中數學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但是,在生活化教學法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主要表現是教師對生活中的實際現象與數學教學內容結合不夠充分,且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點的結合不夠準確,從而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生活現象中體現出的數學知識,對數學教材中體現的數學知識點比較模糊,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1]。因此,在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準確銜接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點,促使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相互滲透,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1.與實際生活現象結合
在生活中,許多現象都體現出數學知識,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相結合,且準確結合。在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考慮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舉例說明數學知識時,要明確生活現象中的數學知識點,體現出合理性。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一課時,教師應選擇生活中使用三角形的腳架等物體進行舉例說明,使學生明確三角形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并且,學生能夠經常接觸到生活中的物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利用生活中現象舉例說明,使學生明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使用,進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生活現象舉例說明數學知識,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2]。
2.學習任務中體現出生活現象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化教學法,還要在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與生活現象相結合,促使學生學會主動在生活現象中尋找數學知識,且將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與理論知識合理結合,重視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論和實際運用能力。只有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才能有效保證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類似于水電費的計算等,需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得到準確答案并核算家中水電的使用情況。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布置類似的任務,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由于水電費是階梯式的計算方式,可有效檢查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并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強化學生的使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
3.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
初中學生的顯著特點是直觀感受更強,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生活環境的形式,實施生活化數學教學,增強學生的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創設的數學教學生活環境應與數學知識充分結合,并且知識點銜接準確,將運用數學知識的生活現象進行展示,使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初中數學學習環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形象化、直觀化的形式進行展示,便于學生接受和學習,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在逐漸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創設生活化學習環境的形式,發揮生活化教學法的作用,有效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3]。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結合自身學習數學的經驗,將新知識與已學過的知識充分結合,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同時,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隆生.芻議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科研成果匯編[C].《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1.
[2]黃進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