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基
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中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對高中政治教學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思路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高中階段的學生有著一定的思想獨立性,是引導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如果教師能在政治教學當中重視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能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下面將對高中政治教學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思路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重要性
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地深入發展,當前階段素質教育已經逐漸地深入人心。高中的政治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其中更加重視思想的引導,希望能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引導達到強化學生素質的目的。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性教學,對于學生不僅能促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更是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要求。同時,在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理論性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高中的政治教學面臨著改革。政治教學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創新和教學理念的創新,積極地更新思想,才能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為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人才。此外,在傳統教育當中我國一直比較看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性,但對學生素質教育比較忽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自覺性和文化自信,能讓素質教育要求得到一定的滿足。教師在教學當中則需要更多地關心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培養,這對現代社會素質教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思路
(一)充分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為了能讓政治教學達到培養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目的,教學當中教師首先應當做的就是豐富政治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對學習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從而更加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教材當中的資源挖掘方式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找到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教材內容的深入講解,以便為學生的文化自覺性提升提供理論基礎保障。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積極地與學生共同探討文化自覺的意義和價值,鼓勵學生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從而在課堂教學當中能更好地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文化自覺性提升提供保障。
(二)積極構建新的政治教學平臺
政治教學當中時間本身是有限的,僅僅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性和文化創新是很難收到良好效果的。因此,作為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新的教學平臺,積極地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來進行教學平臺的進一步完善。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構建適合學生的政治教育平臺,定期向平臺推送適合學生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不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從而讓先進的教育方式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在網絡平臺的構建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利用政治課余教學網站,鼓勵學生在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對當中的內容進行觀看,并了解到社會的發展現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政治積極性,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而達到強化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此外,學校方面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定期開展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例如,進行藝術欣賞和書籍閱讀等相關的交流,從而讓學生能對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是學生形成正確健康心理的一種過程,但心理健康的形成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健康的心理對于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政治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認識到政治課程的特殊性,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避免發生誤區,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政治化。作為教師不能將學生的焦慮心理和煩躁等現象上升到急功近利等道德評價上,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傷害學生心理,嚴重影響師生關系。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開展心理健康座談會等,從而讓學生、教師之間能暢所欲言,以便于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提升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自覺性。
高中政治是培養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關鍵科目,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心理疏導和幫助,從而促使學生得到健康的成長,也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落實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農浩.高中政治課堂探究式教學的組織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7):174-175.
[2]李德慶.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才智,2017(20):3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