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波
摘 要:語文教學既要學習文本的內容,也要訓練學生用生動、形象、多樣的朗讀把文本的內容、情感再現出來,幫助學生形象地感知文本內容,感悟文本內涵,從而有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訓練和人格品質、審美能力的形成。然而現實教育中,瑯瑯的書聲正在遠離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通過有效地朗讀喚起學生對文本的情感共鳴,架起學生與文本的溝通橋梁。為此,語文教學中要通過重視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推動朗讀的精細化,鼓勵學生個性化地朗讀,讓語文課堂更精彩,讓語文教學充滿語文味,更具魅力。
關鍵詞:朗讀;語文教學;魅力
教材中的文本作為一種文學表達形式,它既承載著書面的文字內容,又寄托著作者的寫作情感,是內容和情感的統一。這就決定我們的語文教學既要學習文本的內容,也要訓練學生用生動、形象、多樣的朗讀把文本的內容、情感再現出來。朗讀有效地幫助學生感知文本內容,感悟文本內涵;朗讀有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訓練和人格品質、審美能力的形成。因此,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呼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讓有效朗讀成為通向文本深處的橋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朗讀更精彩,讓語文教學因朗讀更具魅力。
一、落實朗讀訓練,走出朗讀誤區
當前的小語教學很多老師對朗讀教學的研究較為淺顯,存在偏講、重寫、不讀的錯誤認識。很多小學語文老師或是因為教學時間不夠而放棄原先的朗讀安排,或是因為自己朗讀能力的制約而放棄朗讀訓練環節……在這些教師的眼中朗讀訓練是可有可無的、朗讀訓練是可以隨意丟棄的,因此語文課堂中也就少了瑯瑯的讀書聲了。
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訓練,讓朗讀給課堂帶來無限春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安排充分的朗讀時間,加強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朗讀形式上可以采用自由讀、輕聲讀、個別讀、分角色讀、教師范讀、全班齊讀等等。無論通過哪種形式的朗讀都力求讓學生讀出文本的內容,讀出文本的情感,讀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品味出語文景美、境遠、情深。
二、推進朗讀精細化,抓實教學實施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織部分,朗讀是課堂中最值得關注和品味的細節。好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成功的朗讀訓練,而成功的朗讀訓練一定是生動形象、多層細膩、活潑互動的,讓學生在朗讀中把自己融入文本,在朗讀中感悟文本。
1.讓重點詞句的品析成為朗讀訓練的憑借
朗讀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重點句子或詞語讓學生進行品讀和感悟,讓學生朗讀中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在朗讀訓練中體會到作者通過文本想要抒發的情感。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并結合學段的訓練目標提出相應的朗讀要求,讓學生的朗讀訓練在“由淺及深,逐步提高”的目標下逐步開展。
例如教《白楊》中描寫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這一段時,抓住三個“沒有”“并不清晰”和“渾黃一體”讓學生感受到“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地”的景象。這樣,詞語的理解使文字與客觀之間建立了聯系,學生不知不覺把自己的體驗融入了朗讀,讀得動情而真實。
教學中學生只有準確品讀了重點字詞,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變化,體會了語言文字的精妙,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讀中,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文中的情感,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讓興趣成為培養朗讀能力的內因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對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來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情感。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長時間單一訓練會使他們過于疲勞而產生厭煩情緒。所以,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要創設不同的朗讀氛圍,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
如教學《麻雀》一課,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時,我就采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讀中去悟,悟中讀好,直至情真意切,讓人心靈顫動,刻骨銘心。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反復朗讀,然后教師再適時進行母愛主題的情感點撥。這樣,不僅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還以讀促思,讀中悟情,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理解文本的情感。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巧妙地把學生帶到現實的語言環境中去,使學生在讀中悟意、入境、動心,真正使文本中的語言“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
三、尊重朗讀個性化,開展自讀自悟
閱讀的個性化必然帶來了朗讀的個性化。學生只有在富有個性化的朗讀中,只有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才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思考,進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樂趣。小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總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不同,其朗讀也不一樣,所以朗讀訓練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讀自悟,從而產生有個性、有價值、多元并存的朗讀效果。
尊重朗讀個性化,教師就要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獨特的朗讀感受,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個性化的朗讀把文本演繹得豐富多彩,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發展的活動場,他們獨特的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張揚。
語文教學是一門聲情并茂的語言藝術教學,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訓練環節、重要教學形式。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現語文味,在誦讀中揣摩語文味,在情感激發中感受語文味。那樣語文課堂才會更加精彩,語文教學才會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李翠芝.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J].學理論,2010(6).
[2]劉艷萍.重視語文朗讀教學之我見[J].成功(教育),2007(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