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霞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師們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由于小學教育處于孩子的啟蒙階段,多媒體教學作為其中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這一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同時促進小學教學的發展。針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素質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教育是人生階段最開始的教育,對人類智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教學環境的變化帶來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有效促進了教學內容的充實,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應用,這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是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技術有效實現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一方面讓學生在課外獨立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耐心聆聽教師的指導,對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
一、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決定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造成影響。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而且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也會產生一定的興趣,因此,小學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創新教學方式。在加強教學指導的基礎上,實施多元化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體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出有體積的物品,這樣的情境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體積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更是服務生活,加深學生的應用意識。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通過直觀的知識表達及老師的參與,有效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設備通過創設情境產生的效果優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營造教學氛圍,也可以將數學知識采用動態的方式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在學習“循環小數”時,可以引入紅綠燈的投影來進行教學,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不斷的引導,讓學生說出“紅、黃、綠的變化都具有一定的順序”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引入循環現象這一概念,同時采用紅綠燈的知識向學生說明,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這樣,教師就可以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字變換,避免出現像傳統教學中的枯燥現象,教學效果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同時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使學生逐漸對數學知識及原理進行掌握和了解,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比較和分析,增進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突破了難重點,使學生輕松掌握了循環小數的概念,進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利用多媒體,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改善,因為教學水平這一方面的問題對學生知識的接受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對人們日后的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將文具盒、牙膏盒、火柴盒等實際物體展示給學生,然后將他們的材質、圖案及色彩進行隱藏,剩下要研究的幾何圖形。在了解到長方體的特點之后,用著色、閃爍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長方體的面、頂點及棱的個數;用三組顏色表示相對面、相對棱,通過動畫的方式平移,將其完全重合,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棱平行而且相等。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降低了抽象問題的理解難度,學生也可以深刻掌握相關事物規律,在積極有效的思維活動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的來講,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方便學生對一些抽象知識點內容進行掌握,同時這對學生的視覺及聽覺也是一種沖擊,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給學生留有適當的時間,獨立進行思考,這樣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霍啟茹.引領時尚 創新教學:小議多媒體教學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4):127-128.
[2]楊文兵.小議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新一代月刊,2013(7).
[3]褚碧華.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小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J].小作家選刊,2017(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