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我國的商業銀行由于供應鏈金融的出現,將以往的客戶群體擴展至中小企業,也通過此類新興的金融業務提高了金融收入,使產業的結構形態也有所改變。同時,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產生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都有所提升。本文主要對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事件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在金融風險的防范管理問題上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期保障和促進我國銀行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強大。
關鍵詞: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風險管理
供應鏈金融的概述
新的風險控制變量的方式則為供應鏈金融,其是為物流監管公司、銀行核心企業引入資金流的工具。企業作為銀行供應鏈中的代表,其核心企業為銀行金融項目的首選,也是疏通銀行金融產業的支撐點。通過這樣上下聯系的方式將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聯系起來,能夠提高整體性和競爭力。銀行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整個企業的風險問題整合起來,避免單個企業的風險特大化,從而降低整體風險。[1]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的優點
促進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
首先,銀行企業的財務報表行為是需要接受授權管理的,此金融融資模式在傳統中極其受銀行青睞。但新興金融模式中,供應鏈金融方式主要是將各企業通過真正的財產溝通、商品互換等方式形成供應關系。而且供應鏈金融主要看重的就是整個商品供應的交易過程是否連貫、完整,從而保證供應鏈上交易的順利性和可靠性。這與我們所了解的傳統的金融交易方法是大相徑庭的。傳統的金融方式只注重單個企業的收益情況,并不注重各企業的總收益狀況,而企業銀行只有提高企業的經營利益才能發展壯大。因此,對交易過程的信息進行充分的收集、管理、調查和分析,了解企業的融資金額和期限效益特點,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才是每一個商業銀行應該做到的。供應鏈金融方式的發展可以做到這一點,能夠更好地提高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水平。[2]
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融資困難無疑是所有中小企業的金融難題,資金匱乏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枷鎖。首先,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幫助我國的中小企業客戶群獲得更好的商業渠道。其次,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發目的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的現狀進行改革創造,降低融資的門檻,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并且,隨著科技與時代的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還解開了地域與時間的枷鎖,將銷售面積進一步擴大,為更多的小型發展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的幫助,同時也為大型制造商業的開發提供了網絡銷售代理點,充分完成了供應鏈金融的資金融合、降低風險、擴大經濟效益的目標。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問題
缺乏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早期對于金融的服務內容并不重視,其在近幾年才發展迅猛,但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對金融業務的風險和安全等方面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定和安排。我國商業銀行的供應鏈融資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存款,另一種是應收賬款,皆不能為商業銀行項目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3]
信息技術匱乏
在金融業務開展的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能夠降低交易成本。但事實上,電子信息技術的可操作程度是不夠的,所以在融資的過程中,額外費用比較明顯,同時供應鏈中的信息內容也不能夠有效地進行融合。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策略實施
需加強供應鏈的完善和發展
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的發展還不夠成熟,要改善和發展供應鏈,仍存在許多風險問題。為了更好地管理風險,我們應該從供應鏈本身入手。供應鏈由許多與之密切相關的子系統組成。首先,通過建立系統分析和提高管理思想,供應鏈的子系統能得到嚴格控制,并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應加強內部控制。商業銀行的供應鏈缺乏強有力的控制,因此供應鏈的金融業務應嚴格通過內部控制來規范。違反規章制度的,應當嚴格處理。
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也應該增加其對信息技術的投資,應積極建立網絡信貸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能力和效率,同時嚴格控制商業銀行金融業務交易成本,降低成本的風險。[4]
結語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出現,一方面促進了我國的中小企業擴大了在商業銀行中的客戶基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新興方式,即通過供應鏈融資的新興金融業務,在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基礎上,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并增強其競爭力,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充分理解自身產業結構的狀況,在發展的基礎上減少供應鏈融資的風險。
此外,我國的商業銀行還需要提高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能力,根據自身優勢,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單位: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新建.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若干問題的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09).
[2]李一楊.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及防范措施[J].知識經濟,2016(14).
[3]陳晉.供應鏈金融中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6.
[4]楊明月.供應鏈管理視野下銀行金融管理措施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