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挺
摘要:根據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需要深度理解語文課程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積極學習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為了達成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古詩詞教學期間教師要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引導,能夠弘揚與宣傳教育,體現初中語文教材的積極影響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傳統文化教育
引言:
中國古詩詞內容短小精悍,且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至今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內容中的瑰寶具有深刻影響作用。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引導,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態度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從傳統文化中領會我國精神文明的要素,由此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也能有效達成。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實際情況
(一)教師教學
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育引導期間,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利用對比、語法分析等教學引導形式。但是這些模式化的教學引導形式,將古詩文內容分割成各個零件,學生對這些細碎的部分進行機械性的學習,所以在古詩文理解與掌握階段,還會出現很大的困難問題。一些教師還可能會存在句子翻譯失誤的情況,所以根據目前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實際,教師需要加強個人的詩文學習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生學習
初中生在進行古詩詞學習期間,一方面會受到教師的教學模式影響,另一方面還與學生的個人學習有著緊密聯系。目前部分初中生存在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問題,首先是因為古詩詞與現代社會之間的聯系不夠,學生常常會出現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的狀況。其次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期間,很多背誦環節、語法講解方法的單調性,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感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古詩詞本身就比較難理解,生字詞較多影響學生積極性。
二、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引導的有效方法
(一)古詩詞中的民俗文化部分
我國很多民俗文化都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如李清照在《醉花陰》中“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就是通過佳節描繪來體現民俗文化特征的。教師在詩詞教學引導期間,需要重視生活環境、風土人情、歷史階段的引導,要求學生在良好的寫作背景之下,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在課下教師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去了解我國不同歷史階段的風俗習慣。比方說端午節要吃粽子、元宵節要吃元宵。古人還會吟詩作對舉辦酒會,一些少數民族也會在特定的節日中去當地古建筑開展活動或祭拜。學生在實踐探索中,能夠對我國傳統的民俗文化產生探索興趣,了解一些節日、文化活動其實就是歷史沉淀的一種表現。由此在實踐探究中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以及古詩詞中所存在的歷史沉淀效果,在探索中逐步提升個人的古詩詞學習能力。
(二)古詩詞中的精神價值引導
初中教材中的古詩詞內容都是抒發作者情感的一種表現,所以教師在課程講解期間,要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古詩詞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表現形式,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同時,但精神層面也不會僅僅限制在生活的高度。“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等食材內容都能將作者的抱負以及愛國熱情描繪出來。所以教師需要結合情感教育引導,通過對詩詞內容的詳細分析與引導,讓學生在體會作者心情的同時,還能改變自己的情感態度以及觀念,在面對困難時也能學習古代人的優秀特質,體會古詩文的豐富文化內容。
(三)古詩詞中的傳統節日教育
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相較于以往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人們對知識內容的學習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習慣。國外的節日不斷被國際化,一時間圣誕節、情人節深受年輕群體的追捧,特定節日的消費活動也逐漸增多,甚至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元宵節等都受到了國外節日的沖擊。針對我國傳統節日的宣傳引導,古詩詞中有很多的細致描寫。
語文教師可以從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層面上來講,鼓勵學生在詩文學習中掌握節日的景象。詩詞中的畫面能夠將當時的古代社會環境進行描繪,且詩人的寫作方法、詞匯搭配也是抒發情感的有效途徑,值得學生深度研究與分析學習。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育引導期間,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引導,可以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由此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學習不就會僅停留在朗讀或默寫層面上,經過深度的探究分析學習,語文課程學習興趣也能有效性提升。
(四)古詩詞中的豐富文化內涵
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較為豐富,不僅僅能夠將當時的環境以及詩人的處境描繪出來,其內涵特征也是需要學生積極學習體會的。詩文內容無論是寫作方法還是詞匯運用,都需要學生進行深刻體會,保證學生對民族氣節有一個向往與敬畏,古詩詞內容的精華也由此掌握。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期間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精神文明引導,加強對豐富的文化內容指導,讓學生在詩文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以及情感態度,以后在面對生活甚至工作方面的問題,也能在理解傳統文化內涵特征的同時,經過努力奮斗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
三、結束語
我國的傳統文化通過古詩文的引導,不僅僅限制在單純的寫作、寫景方面的技巧性的教育指導。還需要通過深層次的文化研究與分析,將古詩詞中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文明、文化內涵探究出來。學生深刻領會詩文內容,才能在現實生活中有行為或思想的依據,有助于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8):54-55.
[2]周瑾.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詩文教學為例[J].新課程(中),2017(3):8-8.
[3]關永紅.探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中華少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