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積勇
摘要:高中數學教學中,時常會出現這種現象。教師同一類型的一道題翻來覆去講過很多次,學生下一次碰到同一類型的題,換個數字學生還是不會做。而學生也經常感嘆為什么這么困難的一道題,在老師的手中就變得這么簡單呢。這歸根結底這不僅是學生對基礎知識,對教學方法掌握不到位,更有可能是因為學生缺乏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的把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本文就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思維能力
1.高中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
1.1教師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從學生心理成長的進程看,小學與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偏向于形象思維,他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傾向于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不是深入地去探究問題的本質。而到了高中形象思維已經不適用了,高中知識點的難度徒然增大,學生用中小學的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學生看待問題單一,缺乏解決問題,面對題目難以下手等這些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高中階段課程比較緊,升學壓力比較大,教師教學壓力也很大,很多知識點教師都認為初中教師應該已經給學生講過了,或者是沒有講過,但是教師相信學生有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希望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就會形成兩極分化,本身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就會發憤圖強自己去自主學習,而本身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則會自暴自棄。
1.2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對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大容量,快節奏趕教學進度的現象。這樣一來教師會重點為學生講解書中具體的數學概念,定理或者是一些條條框框的死結論,而嚴重忽視了對概念定理的推導。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認為概念與定理是最重要的東西,概念定理確實很重要,這是教育學家反復推導最后得出來的結論。但是教師這種直接讓學生食用而不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方式,會帶來很多的惡果。
比如:學生成為了做筆記的機器,主動鉆研的精神蕩然無存,寄希望于教師詳盡的講解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習慣一步步去依葫蘆畫瓢。
長此以往,學生根本不可能從老師那里獨立習得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學生只是學會了做簡單的題,一旦學生遇到了難題,學生就會被打回原形。
2.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1根據數學教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高中數學運算,數學證明等知識點都離不開數學推理,這也是教師重塑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好時候。實際上數學的知識體系就是用邏輯推理的方法構成的命題系統,在教學中注重推導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圖文結合,利用板書或者是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三角函數的推理過程,根據這種每一步都有根據的邏輯推理方式,學生就能夠跟隨教師的步伐,將知識點吃透徹。通過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有理有據的,都經得起邏輯的推理。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利用課余時間去探索更多的知識點,去看看每一個證明的推導過程,逐步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師通過數學教材內容,細節地為學生展開定理,證明,概念的推導。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改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用邏輯推理能力去學習數學,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只有教師通過教材去逐步地改變學生對數學固有的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2強化學生的觀察,聯想轉化的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尤其是很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在看到題目的時候就會貿然動手。所以教師要注意,讓學生養成認真觀察題目的條件,結論的好習慣。一般來說觀察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已知的條件去探索未知的條件,然后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有邏輯的去進行聯想與轉化,從而解決實際的問題。
比如在高中數學基礎的集合試題:設集合S={x||x|<5},T={x|(x+7)(x-3)<0},則S∩T等于多少。在看到這種題目的時候,教師要首先讓學生觀察表面的信息,絕對值與不等式,還有交集。然后根據不等式的意義可以解出集合S,根據不等式解出集合T,解出這兩個集合之后,再求交集。這只是一個集合的簡單試題,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觀察聯想轉化能力,可以為學生找到同類型更困難的題,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去觸類旁通。然后將集合與數學命題的內容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從本質上再去認識集合,與命題這個知識點。
通過強化學生的觀察,聯想轉化的意識,學生能夠深入分析題目中式子的形式,結構特征,聯想到曾經學習過的數學的公式,定理與結論??梢詮脑泴W習過的知識中,找到相同或者是相通的內容,判斷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不可以直接使用,再思考這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理性思維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也會更深入。
2.3培養學生數學探索能力
高中階段除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聯想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外,還應該在這個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解題途徑,尋找解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培養學生數學探索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比如:教師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并且每天給各個小組發放不同的數學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小組每個隊員的能力去探究實際的數學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應用高中數學思維方法,鼓勵學生用于探索,善于探索,形成探索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總結
數學思維關系到學生能否將數學的知識點掌握透徹,關系到學生最終的數學成績,所以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想當重要的。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教材,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刁仁鋒.高中數學教學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8(33):40-41.
[2]黑龍江省慶安縣第一中 李廣. 高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之我見[N]. 發展導報,2018-11-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