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均耕地不斷減少,耕地資源對于我國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另外,在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耕地被占用來發展工商業,導致了耕地資源的進一步減少。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耕地保護。本文針對我國當前耕地保護面臨的困難,如人均少、質量低、污染嚴重、后備資源有限等展開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立法保護與動態控制方面的措施,希望可以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有效保護我國耕地資源。
關鍵詞:耕地資源;保護;制度;監管
我國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現實
人均耕地數量少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耕地總面積較大,但是人口眾多,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國耕地分布不均,質量較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即使是我國人均耕地較多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其人均耕地水平也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警戒線。雖然我國人口增長速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基數大,為了人民的長遠生存,必須重視耕地的保護。
耕地質量水平不高
我國雖然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但是耕地面積并不是很大,還有很多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而這些地區缺乏良好的耕種環境,水資源缺乏,土壤肥力偏低,耕地灌溉不夠方便,耕種也較難進行大規模機械操作,耕地質量不高,糧食產量有限。而且這些地方比較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甚至西部很多地區沙漠化嚴重,耕地質量極差。由此可見,耕地質量水平低是我國當前耕地保護面臨的重要難題。
耕地存在污染和退化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過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的耕地資源遭到了工業污染和破壞。很多耕地受到工業三廢的污染,甚至有些地區酸雨嚴重,土壤酸性過大,不利于植物生長。而且,很多耕地過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鹽漬化,土壤退化嚴重。
后備耕地資源短缺
根據相關調查,我國耕地資源缺乏后備補充,而且區域分布不均衡,特別是西北部比較干旱的地區和高原等一些比較嚴寒的地區,耕地后備資源十分匱乏。有些地區盲目開發耕地,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導致了更加嚴重的環境和生態問題。
經濟增長中伴有嚴重的耕地流失
最初,耕地主要用于農業,如種植莊稼,但現在耕地的用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鎮建設的不斷強化,耕地的開發利用面積越來越大,大量的耕地資源被消耗,耕地資源不斷流失,進行耕地保護面臨著更大的難題。
耕地保護對策
制定詳細的配套法律法規
為了給耕地保護提供更清晰明了、充分有力的支持,我國土地管理部門和立法部分要加強土地保護的法制建設。比如,首先要不斷完善《土地管理法》,將相關法律條文細化,明確規定違法違規行為,并把具體的責任落實到責任主體;其次,要不斷完善與保護耕地相配套的法律體制建設,有效預測耕地保護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在新問題出現時能夠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于占用耕地而言,首先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耕地占用補償法律規定,在占用前要明確土地的質量以及面積;對于基本農田要采取詳細、明確的保護措施,加強對地方政府的監督管理,避免相關人員秉公權謀私利,從而減少土地征用的隨意性。同時,還要重視耕地資源開發、整理和復墾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有效提升耕地管理部門對耕地數量、質量以及耕地主體的了解。另外,還要進行責任制度落實,明確驗收主體、負責部門等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耕地保護。
把控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就我國耕地現實情況而言,一定要加強耕地資源的核實與管理,實現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和調控,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相關耕地規劃政策,不斷優化耕地種植結構。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強耕地保護制度建設,為動態平衡管理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強耕地保護數據庫建設,把耕地資源的變動、開發和利用都明確記錄在案,并通過耕地質量評價、地質環境檢測網絡等實現對耕地資源的動態把握。然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緩解耕地占用的壓力。比如,貫徹節約用地集約發展的理念,不斷提升建設用地的靈活度,提升土地開發質量,加強城市低效用地的二次開發,減少耕地的隨意占用。對于產能過剩的行業,可以進行占地退出、轉讓或者兼并重組。
保障農民耕地的根本權益
為了保障農民的利益,國家相關部門可以針對當地實際情況給予耕地負責主體補貼,以鼓勵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有效整合涉農資金,提高耕地質量、糧食播種生產水平,實現耕地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在耕地保護過程中可以采用“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不斷增大補償力度,提升責任主體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對地方政府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分配耕地保護資金,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農戶和集體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補貼。部分資金補貼應該用于農田的修繕、土壤肥力的培養等,使農民在保護耕地、增加收成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獎勵。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人均耕地資源日益減少,所以在今后的發展和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耕地資源的保護。國家相關部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耕地保護政策,協同各級政府,帶領人民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為人們保護生存之本。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國土資源局)
【參考文獻】
[1]鄭沃林,殷梅華,吳劍輝.中國耕地保護研究的回顧與進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