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杰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新時期高校要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社會培養出創新創業型優秀人才。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指出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路徑進行探討,旨在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體系構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創新是創業成功的源泉,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不明朗,創新創業教育已是高校切實發展的唯一選擇,高校作為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發展的重要導向。作為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高校如何開展行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質已迫在眉睫[1],[2]。因此,本文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結合高校實際情況,提出關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一些思路和建議。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創新創業教育也叫雙創教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綜合素養為目的。在當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高校作為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教育發展必須順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端人才。另外,目前大學生普遍面臨就業難問題,這是社會、學校及家庭普遍關心的問題。因此,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更多地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樹立科學和諧的就業觀和創業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不但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勞動力積壓的問題,而且符合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需要,更是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3]。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盡管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在實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點[4][5]:
(1)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足。
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由于剛剛結束高考生涯,對于知識的掌握還停留在中學階段的應試學習,只要掌握了考試所要求的知識就基本完成了學業任務。迫于考試壓力,一些大學生只關注課本知識,忽略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學生是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創新創業教學活動中理應表現為積極的態度,但是往往適得其反,在一些雙創教學活動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況,創新創業意識不強。
(2)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偏頗。
從高校教學教育現狀看,由于傳統文化及觀念的影響,部分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認識不深刻,學生以順利就業作為大學四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不了才會硬著頭皮創業,但適得其反。而學校在對學生的考核方面,只需要掌握某種技能,忽略創業是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實際上,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才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
(3)內容陳舊,模式封閉。
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上,部分高校僅僅局限于課堂,通過制訂一系列的教學計劃,教師按照教學方案完成教學任務,以致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以畢業為目標導引,專注于基礎知識的灌輸,知識結構過于單一。且偏重于理論教學,實踐環節尚缺。考查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力的關鍵標準是實踐活動,其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養成中一樣具備理論指導意義。把創新創業局限于課堂教學中,學生接收到的單純是理論知識,缺少切實的營養價值,不利于學生真實創業理念的樹立與針對現實創業行為、機會的認知。
(4)師資隊伍匱乏。
近年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導致用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匱乏,師資隊伍短缺,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另外,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知識傳授和實踐經驗引導的綜合性教育,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師在招聘考核時僅僅以教學水平作為評判標準,忽略對教師職業觀念的考評,因此出現部分教師教學觀念仍然很落后,實踐管理經驗相對薄弱,在某種程度上阻礙創新創業教育。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部分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及當今對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表現在未能很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優越的創業環境,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的創業園區缺乏。另外,政府對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和稅收等優惠政策不夠完善,并且現有的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或者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路徑
(1)開展創新創業精神教育。
創新創業精神是構建創業型社會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名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因此,高校應當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精神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園風。在對學生的教學引導上,首先要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敢于面對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始終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中。尤其是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上,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立足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獨有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綜合型人才的需要。
(2)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對學生教育的評估仍然保留傳統的測評方法,基于此,高校在教學評價上必須圍繞造就創新創業型人才探索評估指標體系,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除了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評外,還要重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評價,尤其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社會信度進行評價,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發展輸送更多的創業新型人才。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的關鍵。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做到引進和培養雙管齊下。在引進條件上加設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考核,盡可能招聘一些綜合能力強的教師。并對現有教師加強培訓,可聘請社會上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創業者或偉大企業家及相關領域的專家等進行授課,同廣大學生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從實踐角度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避免走彎路。或者派遣相關教師深入企業中,盡可能地積累大量的創業實踐經驗,才能在對學生的引導方面提供更大的幫助。此外,除了對學生開展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外,更應注重心理學和管理學等綜合知識的運用。因此,在加強學生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應同時注重大學生心理學和管理學等領域的綜合培訓,從而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