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流行音樂以其通俗、歡快等特點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群眾基礎很深,當然流行音樂也深受小學生的追捧。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認識能力有限、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帶來的影響。文中,筆者就流行音樂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的影響展開了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流行音樂來開展音樂教學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流行音樂;影響
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展,一種叫做流行音樂的文化現象步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其以通俗性、時代性、個體性等特點與中小學生活潑奔放的性格特點不謀而合。現階段,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小學音樂教學中,與其費心盡力將其阻擋在課堂教學以外,還不如充分利用其的特征來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流行音樂的藝術價值。
一、流行音樂對小學音樂教學帶來的影響
(一)對學生的影響
對學生正面影響表現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流行音樂將抽象的樂理知識具象化,有利于學生感知、把握音樂知識;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審美范圍,小學生涉獵面將對較窄,流行音樂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都表現了不同的風格特征,有利于豐富學生的音樂鑒賞類,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標準意義重大;有利于學生情緒的調節,流行音樂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尤其是校園民謠等更能走進學生內心,幫助緩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困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負面影響表現在,流行音樂制作水平良莠不齊,與經典的古典與民族音樂間有較大的差異,長期聽、唱不利于學生科學系統音樂思維與審美方式的形成;流行音樂引起的追星行為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過分崇拜某位歌星、關注其動態,而分散了學習精力,影響了學習[1]。
(二)對教師的影響
以前部分教師因為對流行音樂認識不全面,認為其會給音樂教學產生消極影響,進而抵制將流行音樂引入到音樂教學之中。隨著社會發展,教師逐漸將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教學的輔助、補充形式運用到教學中,一方面不僅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充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接收到先進的音樂理念,了解學生想法,對教學工作實踐起到了輔助作用。
二、合理利用流行音樂,激發興趣開拓視野
(一)合理利用流行音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無疑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劑良藥。現階段的學生對于流行音樂都十分感興趣,有不少自己喜歡的歌手,對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曲目都十分清楚。對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寫出來,并將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充分表現出來,組織開展具有極強開放性的音樂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義勇軍進行曲”時,小學生的歌曲量很大,他們知道的流行歌曲可不少,課堂教學中可以空出15分鐘讓學生思考與愛國情懷相關的流行歌曲有哪些,其中就有學生想到了張明敏的《中國心》這首在七八十年代引起轟動的歌曲,再如劉德華的《中國人》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到講壇上來為同學們演唱,活躍課堂氣氛,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合理利用流行音樂,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開拓學生音樂視野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欣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以此來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引導學生欣賞經典的音樂作品是新課程中意義重大的一個教學部分,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了解音樂中包含著的感人故事,促進學生音樂審美的發展,豐富學生情感,同時有效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2]。例如欣賞周杰倫的《青花瓷》,感受其中的詩意;欣賞《蝸牛》,讓學生體會其中積極向上的情感;欣賞《不想長大》讓學生知道這就是根據莫扎特的交響曲改變而成的,等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流行音樂來幫助學生開拓音樂視野。
三、結語
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應有選擇性的將流行音樂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流行音樂趨勢不可阻擋,教師在日常教學之外,也可以就流行音樂展開研究,以此對教學大綱要求更好完成起到輔助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此論文系 《流行音樂進課堂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2018〕-JKGHYB-1357))
參考文獻:
[1]李萍.流行音樂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J].教育藝術,2017(07):45.
[2]肖金華.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途徑探討[J].名師在線,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