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下,小學英語“填鴨式”的教學已經不能適應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確立了重要的地位。尤其小學英語教學,明顯地從過去機械性的死記單詞,到現在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加強,使學生擺脫啞巴英語的困擾,提升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英語口語
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對一些文獻資料的研究,談幾點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僅供參考。
一、激發學生興趣,克服學生說英語的恐懼心理
英語是一門外語,再加上農村小學生思想比較保守,認識有限,他們對于開口說英語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障礙,怕老師、同學笑話,總是不輕易說英語。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是忽略口語的,單詞、短語記得牢,句子造得很溜,讀寫也還湊和,就是不開口說英語。鑒于此,作為農村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學中就要針對這種情況,想法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克服學生說英語的恐懼心理。首先,老師要在課堂上、生活中,有意無意地與學生用英語交流。比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下午/晚上好?!薄癏ello/Hi你好。”“Not bad,thank you.不錯,謝謝。”“Nice to meet/see you.很高興認識/見到你?!薄癝ee you!(See you later?。┰僖?,回頭見?!薄癎oodbye/Bye.再見”等等。常和學生用這些日常用語打招呼,就能激發他們的開口說英語的興趣和欲望,有效克服他們的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其次,設置一個場景,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對話。比如,在路上巧遇、認識新朋友、想知道他多大了等等,都能誘發學生開口講英語,從而培養學生的說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通過朗誦、背誦,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由于學生學習英語沒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尤其是農村的小學生,受環境限制,認識不足,他們口語更是令人擔憂。為了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老師首先就要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對課文、對話進行朗誦和背誦,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對語言節奏的掌握,讓學生發現語言的美,發現英語的神奇魅力,體會英語這門語言的情感,從而增強學生想說英語的欲望,讓學生有意無意地開口說英語,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用英語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進而提高他們口語能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蓖ㄟ^朗讀和背誦,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和句子的理解,讓學生掌握一些單詞在特定語境下的讀法、用法,還能提高學生的發音和語法,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其說英語的能力和膽量。因此,作為農村小學英語老師,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要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朗誦、背誦,讓學生學熟悉英語語感、節奏,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口語的教學質量。
三、巧用實物進行教學,提高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熱情
利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一些實物進行教學,既能培養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情感、態度,還能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促進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熱愛。比如,在下雨時同學們都要用傘吧?用一把傘可以組織、引導學生說出很多的句式:“What is this?(這是什么?)”“What color is it?(它是什么顏色?)”“This is my umbrella.(這是我的傘)”“Will you lend me your umbrella?(把你的傘借給我好嗎?)”等等。如果把傘藏起來,引導學生可以提問:“Where is my umbrella?”然后找呀呀,找不到時可以說:“I can not find my umbrella !”然后進行求助:“Can you help me?”最找到了:“Ah, here it is !”等等。通過學生熟悉的傘,引發出了這么多的句子、情境,既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句式、積累很多單詞,又讓學生覺得英語簡單易學,增強其英語學習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樂于學習,享受學習。
總之,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英語從小學教學開始就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從學生基礎詞匯、語法、句型、句式到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都成了老師關注教學重點。尤其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是農村小學英語老師不得不關注,必須加強的教學難點。所以,老師要在教學中結合我們教學環境,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設備,給學生營造口語環境,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這樣就能實現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妲治.小學英語開展對話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67-268.
[2]沈麗萍.淺談小學低年級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6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