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妮
摘要:閱讀和理解文章的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培養學生對于語言的感悟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思想的動力與創新的思維來源就來源與問題意識,因此在心理學上來說,問題意識的定義就是,人類在探索和認知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深入,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難以接近的真相,并且因此產生了一些困惑、探尋和急需解答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對于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的自然心理反應。而閱讀本身時學生的自主行為,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身體和心智都還沒發育完全,所以對于問題意識的培養也是最好的形成時期。老師在其中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在主動和積極的思維情感中去建立自己的問題意識思維。因此,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問題意識進行分析和探討,總結問題意識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問題意識 小學語文 閱讀 自主學習
小學時期的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之后的白紙上將形成一幅怎樣的畫面,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自主意識,也取決于老師進行怎樣的引導和教學。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去發現和思考問題很重要。這不僅僅是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進行鋪墊,更是學生長大以后步入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曾有教育學家說過,教育就是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使得學習成為一種探索問題的活動。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樣的情況和需求下,本文著重去進行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問題意識的分析以及探討,希望可以引起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視。
小學生因為年紀比較小,所以思維比較跳躍,平常的很枯燥的教學方法是很難使得學生真正的活學活用這些知識的。雖然可以暫時的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這些知識,應付考試。但是不用多久時間,可能就會完全的忘記這些知識。所以,這也更加應證了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從哪些方面來著手呢,在下文中,會提出一些建議。
一、引導學生的提問興趣
(一)給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和課堂氛圍
一般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的去感知和感受問題的出現,并提出問題最后再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而閱讀作為自主性最強的類型之一,提問的方法在教學中就顯得至關重要。而一個人的思考和創造能力通常都是在他感動輕松、開心、快樂的時候可以達到最好的狀態。因此,若是想要激發學生對于閱讀中問題的發現和探索的興趣,首先就應該讓學生對課堂和即將閱讀的文章感興趣,然后才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變得更容易發現問題并且更敢于提出問題和作答其他人提出的問題。總的來說,就是只有讓學生改變了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心理狀態,消除學生心里的抗拒,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強烈的求知欲望,正是問題意識形成的基礎。為此,老師更應該著重去幫助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潛在的問題意識。
(二)給學生創造有利于進行語文閱讀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產生一般是由于某件事物或者知識的認知范圍已經遠遠超過了學生之前對于相關方面形成的認知的已知范圍,此時學生心中對于某件事物就會產生許多的疑問和困惑。這就是問題情境,對于學習是一種很好地思考方式。問題情境是引發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和創造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為學生創造這樣的問題情境,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去促使學生進行自行體會。打破原有的知識框架和范圍,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做出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自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并且拓寬自己的認知范圍.
(三)引導學生通過自身體會理解閱讀課文
閱讀從來不是只需要讀者淺嘗輒止,而是希望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筆下的文字,直接感受到作者落筆時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的故事。因此,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除了要有紙面的認識和閱讀之外,更應該加上感性的聯想,甚至是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結合自己的知識和認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就以蘇教版六年級課文《給家鄉孩子的信》為例,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給所有家鄉孩子的信,在信中巴金不僅對孩子進行了親切的關懷和慰問,更是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這篇文章就很適合老師去引導學生聯想,聯想加入自己是巴金爺爺,猜想和感受寫下這封信時巴金的想法,也可以聯想自己是收到信的孩子們中的一員,去感受收到信時孩子們心中振奮和感動的情感。
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只有鼓勵和引導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去解決問題,也能夠讓老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癥結所在。所以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是應該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去思考和提出問題。使得問題教學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培養的更好。
(一)提出具有趣味性的新穎的問題
眾所周知,小學的語文課本中,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有時候里面也有一些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比如古詩等。這些內容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內容濃縮,難以理解,使得學生無法去認真的思考。這種時候,如果課堂的提問很平淡無奇,很無聊,只會讓學生更覺得索然無味,從而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但假如學生能把問題提的更新穎一點有趣一點,就能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就會愛上閱讀。就拿古詩來說,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向學生提問,比如誰能說明一下這首古詩背后的故事,或者是誰能解釋一下這個古詩的時代背景等問題。結合歷史,讓古詩變成故事,使得學生更有畫面感,更有學習興趣.當然可能也會有其他的不適用于結合歷史進行教學的課文,比如現代文章以及科普型的文章,這時候老師就可以提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問題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了解課文。這樣的提問方式也可以使得課文的重點可以被學生輕松掌握,即使是難點也可以輕松理解和掌握。
(二)針對文章的重點內容進行提問
初讀一篇課文,學生主要肯定是去看這篇文章的主體和大概內容,不會有人去思考文章的深層意義,或者是作者在寫作時的想法和作者為什么會寫這篇文章。但是,語文閱讀的意義就在于去深刻的理解文章.所以,對于語文閱讀文章的理解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應該更細致的去理解重點語句,每個段落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尤其是在學習重點段落和內容時候,一定要著重引導學生去更仔細的思考,從而提出更多關于重點內容的問題和疑惑。當然要深刻的理解課文,學生可能就會提出一些很難理解甚至是超出課本內容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不能去敷衍和拒絕同學的提問,而是應該更細心的解釋,直至問題被解決。
就拿蘇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夾竹桃》來說,本文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作者借夾竹桃這個從小到大都存在于家庭環境中的植物去抒發和寄托自己對于故鄉和父親的思戀懷戀。通讀全文,可以感覺到,夾竹桃除了寄托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更是代指了作者的父親。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提問就可以就夾竹桃這個植物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情緒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去更加深層次的閱讀和了解探討,從而的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僅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這篇課文,同時還能讓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到這篇文章背后作者對于家鄉和父親深沉的愛與眷戀。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更有利于學生最終的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形成。
三、結語
根據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問題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對于小學語文閱讀和教學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非常必要也是對于學生的未來有重要意義的。當然,問題意識也不是單純的只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還得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去探索和解決問題,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徐盛正確的學習思想和思維的形成,只有形成完善的學習體系,問題意識的培養才算成功。當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以前的老師為主體,變成學生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和領路人,將教學模式變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都是學生自己。
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能只單純的加強某一方面或者某幾方面,而是要整體一起抓。老師和學生都要將課本知識、生活知識、問題和自身感受相結合,使得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的生動有趣,和諧民主。只有在這樣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加的充滿自信,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才能更加勇敢,求知欲也會越來越強。而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最終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成就感和興奮也正是鼓舞他們繼續求知最大的動力,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都會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更好的提升和開發。
參考文獻:
[1]丁亞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意識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2]莫尚明.小學語文閱讀課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1,(02):103.
[3]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85-87.
[4]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
(作者單位:淮安市清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