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飛
摘 要:新形勢對圖書情報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市場化、網絡化、數據化要求,圖書情報工作要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在科學研究中的“參謀”“顧問”的角色。高校圖書情報人才培養模式應進行相應的改革,使高校培養的人才供給符合圖書情報工作市場的需求。本文通過分析圖書情報工作的環境與現狀,通過中美兩國的情報學科課程的研究對比,運用搜集資料、參考文獻以及隨機抽取10所美國圖書情報教學大學和中國圖書情報教學大學等方法,借鑒美國先進的圖書情報教學模式,提出新型高素質具備就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圖書情報;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4-0219-02
1 當代圖書情報宏觀環境與現狀
1.1 云計算與大數據帶來契機
據2015年大數據信息統計,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91億元人民幣。大數據對不同行業和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美國大學如維吉尼亞大學州立大學的圖書館員已經著手圖書館學與大數據的項目研究,圖書情報領域的部分ischool學校已經開設大數據方面的課程教學。
當前數字圖書館領域的熱點就是云環境。云環境的出現帶來人們獲取信息、分享內容以及相互交流溝通的改變。云技術的開發及實踐在各個領域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它在圖書情報應用的研究內容也將越來越深入,階段將會升級,進入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高級完善階段。它顯著的降低提供超級圖書情報服務的成本。歷史上,英國兩次工業革命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動了社會的變革,所以重大技術的發明與應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整體或者局部的變革,圖書情報的變革被云計算的運用推動是另一次證明。由于目前云環境存在一定的建造難題,所以圖書情報的數字化其實也存在相應的建造困難,但在智能科技化的今天,云計算將會不斷完善并形成圖書情報數字化的革命。
1.2 知識經濟要求圖書情報與市場結合
人類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知識與信息成為21世紀重要的資本與資源。知識與經濟掛鉤,知識真正能轉化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工具。圖書情報在知識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對知識經濟下圖書情報工作分析,當前的現狀為信息數量激增,讀者群體的規模不斷擴大,伴隨而來的是信息需求的數量與質量面臨更高的要求。所以圖書情報工作的重點需要轉移到盡快建立數字圖書館,組織數據挖掘,進行相應的信息資源管理。為了應對新形勢的變化,圖書情報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加強圖書情報的研究工作。
1.3 圖書情報工作的改革要求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通過對圖書情報專業研究以及相關圖書情報工作探索,我們可以發現圖書情報工作涉及面很廣,在文獻的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等工作環節都具有很強的相互依賴性。為了適應知識經濟、大數據、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形式,對圖書情報工作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管理和改革是必要舉措。要按照圖書情報工作的客觀規律,對圖書情報人才培養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改革和管理,不斷提高人才素質,提高服務水平。
2 中美圖書情報教學模式比較
2.1 中美大學樣本選取
本次研究的大學數據采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中收入Ischools大學的華盛頓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多倫多大學與賓夕法尼亞大學,以及中國的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大學作為樣本。選取的大學要求數據的覆蓋面要廣,且具有代表性。通過搜集相關文獻以及網絡了解樣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的課程培訓以及培養目標和模式。由于部分數據缺少,搜集資料不全,無法保證選取樣本對比的有效性,由其他大學代替以保證完整性與全面性。
2.2 理論課程差別與特點
圖書情報課程可以分成信息基礎理論課程、信息資源類課程、信息技術類課程、信息組織類課程、信息服務類課程、信息管理類課程以及其他類課程。根據中美各五所大學的對比分析,美國順應大數據的發展形式開設了網絡印刷、電子印刷以及社會交流等課程;中國高校的課程主要圍繞圖書情報的發展史,研究方法與基礎理論,注重理論,與時代脫鉤。美國進行了信息資源的細節劃分,注重精細化教學。中美兩國大學都根據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設置了相關的課程,在信息資源上基本都包括了文獻典籍、收藏等課程。美國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轉變圖書情報教學的核心為信息技術,兼顧了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其他課程,并根據學院的發展需要,確立了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數量,并有所側重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豐富度與難易程度,側重工具使用能力的運用培養;中國部分大學根據大數據的要求也增設了信息分析課的數量,但是更新速度慢。與美國的圖書情報人才偏于人文素養以及學科知識相比較,中國的圖書情報人才培養偏向于理論研究以及知識管理類的人才培養模式。
綜述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圖書情報的差別有三個方面,體現在更新周期、課程種類設置與課程覆蓋實用性上。
2.3 實踐課程差別與特點
美國圖書情報課程分為理論課程與課堂實驗,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課堂實驗所占分數比重較大,評判標準較高。理論課程與課堂實驗環節緊緊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定期舉行講座,跨校、跨國交流,樹立學生圖書情報的全球化視野。另外強調團隊合作,關鍵課程以研討會或者交流的方式展開,加深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與學習,也有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學習深入后,高校會與圖書情報部門合作進行人才培養,使得學生的能力與職業需求匹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國內的圖書情報課程對于理論課程與課堂實驗的環節連接并不緊密,而且學生參與項目或者科研課題的機會很少,跨校、跨國的全球化交流活動較少。但是國內注重在課程理論的基礎上加大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如南京大學開設職業素養相關的課程,加強學生就業素質的培訓。
總之,Ischools的培養核心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適應社會就業崗位的需求,培養核心競爭力。另外,美國大學的共同之處為設立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最后美國的圖書情報和信息管理活動的獎勵制度比較好,確保了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整體實驗課程的分值比重較理論課堂大。由于意識到大數據實驗室的重要性,國內目前也緊跟大數據的潮流,盡可能開始大數據實驗室,開展實驗室教育,增加學生的實地體驗機會。國內為激勵學生參與實踐,設置了分級獎學金以及其他獎勵。但在圖書情報就業方面的專業對口和匹配度上,我國的圖書情報畢業生的就業方向與發展前景出現背離的特征。我國的圖書情報專業學生認同感、職業方向以及薪酬水平等觀念不正當,認同感薄弱,導致就業方向背離成為圖書情報專業的常態。endprint
3 圖書情報教學模式的建議
我國圖書情報專業課程以及信息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培養模式的單一化,課程更新速度慢且靈活性不高,實踐類課程資源質量層次不同,專業課共享以及共建的理念缺失?;谶@些問題,從一級學科架構以及區域差異的角度,完善課程的建設,順應大數據時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及加大實驗室和相關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將就業理論融合,改變專業不對口等背離現象。
3.1 縮短課程更新周期
美國大學的課程更新速度平均每兩三年,而國內圖書情報專業的課程更新速度平均三四年一次,與時代的革新速度不符。更新速度慢導致教材落后于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損失加大。國內編者應該關注當前時代的大數據發展趨勢,根據當前圖書情報專業已有的能力與課程設置,分配師資力量。按照時代發展的需求,減少或增加原有課程的比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3.2 加大實驗室及相關設備的投入
大學以實驗室衡量實力,如南京大學有國家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可以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較好的實踐機會。當前的信息化與網絡化對多媒體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學以致用是對學生能力最好的要求。由于目前一些大學的資金來源并不寬松,所以國家應該加強對一些大學的圖書情報教學的支持。
3.3 就業與理論結合,改變圖書情報現有就業特征
市場經濟是需求經濟,所以培養的學生需要符合時代對于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的要求,符合市場對于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的要求。針對本專業學生對于薪酬水平以及就業方向等就業觀念的偏見,增設大數據等信息數據分析以及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全方位人才。要適應市場的變化,把大學教室作為培養正確的職業素養以及學生就業能力的課堂。
4 結論
美國大學圖書情報專業的本科生具有選課、上課自由度高,注重研討會和交流會等注重學生自主思考的活動,實踐考核把關嚴格的特征,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依托互聯網平臺提升教學工作管理實踐效率,值得國內大學借鑒。人類進入網絡化、信息化、大數據、知識經濟的時代,使得圖書情報與外界社會的關系也更為密切,圖書情報服務不再限于文獻資料的流通與情報信息的傳遞,圖書情報工作人員不斷擴展和延伸圖書情報服務內容,進行工作的變革。國內大學要借鑒美國大學圖書情報的課程模式,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使圖書情報工作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自強,王效岳,白如江.多維度視角下學科主題演化可視化分析方法研究——以我國圖書情報領域大數據研究為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6):67-84.
[2]王蘭成.大數據環境下檔案與圖書情報信息集成服務機制的構建[J].檔案與建設,2014,(12):4-7.
[3]郭宇,石靜.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中美圖書情報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23):5-11.
[4]王川清,徐健,島飛.轉型期的圖書情報工作:挑戰與變革《圖書情報工作》2013年發文評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4,(01):5-7.
[5]趙國俊.我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發展中的分化與整合[J].情報資料工作,2013,(03):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