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雨 武志瑋 陳媛媛 石博 王哲
【摘要】本文以《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為例,將普通高等院校的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分別從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課程目標問題、課程內容設計問題、課程考核評價問題及課程組成員的建設問題等方面進行初步探索,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入到整個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
【關鍵詞】專業課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Oil Pipeline”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the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urse thinking and politics, and carries ou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urse goal, the problem of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content, the problem of evalu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ourse group, and so on. Exploration,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whole specialized course.
【Keywords】specialized course; curriculum thought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中國民航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C類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77-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作為一名高等院校的專業課教師,深知在專業課堂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為了讓課程思政更加深入地融匯到專業課中,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總書記要求,需要在整個課程當中探索開展有效的課程思政改革途徑和方法,以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內涵,形成獨具教育特色的綜合素養專業精品課。
“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針對高校教學實踐中長期存在的“思政課與專業課教學之間的兩張皮現象”,強調所有的教師都有育人職責,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在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律的前提下,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我校油氣儲運專業的《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課程已展開“專業課課程思政”試點教學,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探索如何通過教學改革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一、明確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要求
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課程是高校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該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很強的實踐性,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該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的一般性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既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又為以后的現場實踐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實現專業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作用的統一是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問題。就《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課程而言,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切入:兼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擔當的培養;兼顧學生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從而確立專業課程的育德發展目標。
二、更新課程思政大綱和授課內容
配合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將課程思政內容納入課程標準,明確思政教學目標;梳理各章節知識點,系統建立思政內容資料庫。具體改革措施如下:
首先,以輸油管道發展史、人物史作為融入點。配合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匯編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業課程思政資料庫。通過列舉國內外典型輸油管道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念。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設計和管理一條輸油管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從而認識到自身掌握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服務社會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與此同時,將諸如管道設計大師曲慎揚、嚴大凡、宮敬、梁翕章、張勁軍等著名科學家、學者的科學事跡風采也貫穿其中,用他們探索科學的過程、追求真理的歷程,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的努力、拼搏和奉獻精神,鼓舞學生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在社會及國家面前勇于奮斗,實現自我價值。為了增加授課的時間和空間感,教師將經過整理、組織和提煉的案例資源形成思政內容資料庫,放在網上共享平臺及分享到課程微信群中,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和了解更多課程理論之外的知識,也可以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所需。
其次,以管道設計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作為融入點。將學生的責任意識、規章意識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貫穿課程教學中。例如,在緒論中增加201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的講授,增強同學知法守法的意識;在管道設計與運行管理部分進一步增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規范等內容的講授比例。對于學生今后要從事輸油管道設計而言,設計方案不敷衍草率、設計施工不弄虛作假等是重要的職業道德行為,必須嚴格遵守行業規范,這方面的培養可通過課程設計實踐中的強制行為來培養。
再次,以學生關注的經典安全事故案例作為融入點。如結合輸油管道的運行管理方面的一些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了解并糾正學生的社會認識偏差,讓學生在通過對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剖析,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法規意識,并培養和強化學生就業后的崗位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
最后,以學生更感興趣的企業專家親身講座作為融入點。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聘請企業專家或校友參與教學或開設專題講座,用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及親身經歷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以后的就業環境,強化職業意識,進一步鞏固思政成果。
三、完善課程思政考核方案
實際工程中,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從設計到施工直至投產運行,涉及諸多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必須團結協作,才能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嘗試把“課程思政”內容引入到考核中來,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掌握能力的同時,也引導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安全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擬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師提供開放性選題,學生分組討論,明確分工,課后共同完成,課上分組答辯,分數作為平時和課后大作業的成績評定;
2.課程設計的考核過程為:自由組隊(2-3人),明確分工,集體答辯,在答辯的過程中,每一位組員都要對自己負責部分進行講解。教師在課程設計的實踐中爭取做到“大班授課、小班練習及答疑、分組討論答辯”;
3.實驗課和課程設計的考核過程大致相同,成績的判定由每組的實驗報告來評價;
4.教師在結課考試的試卷中增加法律法規、案例分析資料等融合“課程思政”的題目,著重考核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是否有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職業道德等。
四、加強課程組成員建設
為了使課程思政完全融入到專業課中,遵循“請進來、走出去”的理念來進一步加強專業課課程思政課程組教師隊伍的建設。“請進來”是指邀請政治思想課程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到課程組中,通過相互交流,互相學習,使“課程思政”發揮最大的作用。“走出去”是指課程組教師和學生共同赴企業等地參觀交流學習,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大學生教育活動,把理論和實踐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使教師和學生共同感受到“課程思政”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結論
我校推行《輸油管道設計與管理》專業課課程思政改革,將有效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高校專業課與思政課一樣同為育人陣地,只要每位教師都能很好地利用課堂這個陣地,引導學生學會以專業為基礎,從專業中不斷深入挖掘和專業相連的思政教育問題,長此以往,潛移默化,經過系統地科學學習和訓練,必將實現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修養的全面、共同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 中國高等教育, 2017(z3):28-29.
[2]王涵.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J].管理觀察, 2017(30):138-140.
[3]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 管理觀察, 201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