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華
(甘肅省廣河縣回民第三中學,甘肅 廣河 731300)
1.自信心不強,缺乏意志。
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過程沒有步驟,條理不清楚,不嚴密。他們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不肯動腦筋,總是缺乏自信,漫不經心,避而不答、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上進心和學習動力,對不懂的問題不去認真鉆研,不去請教別人,而是馬虎應付,遇難不究,抄襲了事,不想尋根問底。一遇到困難就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2.缺乏責任感。
解題時,不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定理、公式,不遵循一定的步驟,對作業(yè)練習等抄襲應付了事,缺乏競爭意識。抱著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不愿認真學習、復習。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更加困難,喪失學習信心。
3.沒有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他就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產生追求掌握知識的意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4.基礎與自學能力都比較差。
學困生不能認真主動的學習,說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學過的知識點不會用,也總結不出所學的知識框架,更不能找出數學知識的重、難點,不能為后續(xù)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
1.老師原因。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刻板無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低下;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經常歧視學困生,甚至諷刺學困生,那么學生會厭惡學習數學;如果教師過度宣揚學習數學的難度,或者過分強調數學的重要性,也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敬畏感。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長的言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子女,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很多學生的家長知識層次較低,他們無法管理學生的學習,根本不會輔導學生的學習,只注重結果;也不能配合學校的教育,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學習差。有些家長不從自己的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期望值過高,只知道一味的施加壓力,如果學生的成績不好,只會打或者罵,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破罐破摔。
自信心就是對自己實現個人目標、理想的堅信程度。它表現為接受任務后,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便能提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每個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fā)進取的勇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因此學困生樹立起自信心是他們走出困境的關鍵。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同學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困生不訓斥、不冷落,多注意觀察、了解、分析他們,發(fā)現優(yōu)點,及時表揚,同時指出他們的智力水平、能力與學習好的同學比較并不弱,而是他們的學習方法及學習意志比較薄弱。要善于觀察,力求在學困生遇到學習困難時給以及時的幫助和鼓勵;在學困生有失誤時,及時提醒,耐心指導,并提供適當的機會讓他再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獲得知識,是學的強大動力,“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現代教育實踐也說明,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是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富于情趣、幽默、誘導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方法。首先要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引入,引入不管采取怎樣的方式,總要圍繞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啟發(fā)式教學,用生動的比喻把死知識講活,用生動風趣的舉例將抽象的概念進行對比說明,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端正是提高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習數學的動力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結合教材,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例如,講到勾股定理時,可介紹《周髀算經》中周公與商高的對話:“此為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說明勾股定理最早見于我國;講到黃金分割時,可介紹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依據“黃金分割律”研究并推廣的優(yōu)選法。另一方面要通過生活實例使學困生知道學習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工具學科,而且數學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他學科,讓學困生樂于數學學習。
教師要接近、了解、關心、尊重學困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朋友關系,發(fā)現、贊賞他們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愛上數學學習。
勤學是指學生能把學習作為自己的需要,學習過程成為主動探究的過程,遇到問題努力探求答案,直到把問題解決。數學的特點是抽象,不像有些學科那樣貼近生活,如果單憑一時的興趣,是難以學好數學的,因此毅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困難,但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教師要鼓勵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始終保持自信、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激發(fā)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增強他們的學習意志;教師要多設計一些符合學困生的問題,來磨練學困生的學習意志,使他們養(yǎng)成勤學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