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森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 長春 130607)
現當代科技日益發展,伴隨著科技進步,現代化的設備已經逐步滲透到教育當中,由此促進著教育水平的提升。民辦高校在注重建設高水平大學的路途中也在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行著逐步完善,互聯網的幫助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實現穩固飛躍式的效率提升。
學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積極發揮民辦高校的作用對于優化思想政治環境至關重要。[1]歷經了高中埋頭苦讀的常規教育生涯,步入大學的是一群年輕有活力卻又抵擋不住社會不良誘惑的稚嫩青年們,對于這些看似平淡卻能蕩漾起無限波浪從而掀翻整艘船的水花,這就需要引起民辦高校注重對當代大學生們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高度重視?,F階段,多數民辦高校在科研、教育、校園基礎建設等硬件措施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為給在校師生提供優質的校園硬件保障以及舒適的學術環境,而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教師在注重課堂教育質量方面提升了水平,但是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大多僅限于學術而非深入到思想政治方面。換句話說,若是由于師資問題而提出要求學術上的專業老師進行思政教育工作,這是徒增教師在生活以及學術上的心理和工作壓力。然而,目前仍舊存在部分高校缺少思政教育方面的老師進行專門的教學任務。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會對學業上以及社會上產生不理解、不喜愛甚至是厭惡的心理,在對前途沒有清晰的自我規劃的前提下,思政教育體系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時代結合教育的形式已不罕見,網課、引擎搜索、網絡節目等多種形式發展成日益健全的互聯網新媒體平臺。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學會使用多個網站配合課程更好地消化專業課程內容,更有的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在大學進學期間進行自我增值。
學生在有效運用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接受更多有益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減少在上網沖浪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身心受到損害。進駐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辨別有效信息,改善網絡環境。
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傳遞更多想要傳達的信息,有些信息是無法通過短暫且有限的課堂時間以及在校時間進行傳遞的。這時民辦高校憑借著往屆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并且結合互聯網平臺,把優勢信息發揮到最大用處。于此同時,可以更好地通過數字媒體進行教育經驗的大數據整合分析和收集,從而通過經驗總結,傳承出一套屬于民辦高校自身的教育經驗和教學傳統。
教師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很難進行實際上教學進度把控,在網絡進程的監督上,需要輔助其他網絡軟件進行進一步的課程監督以及教育工作,從而妥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平臺深入教育。此外,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內容挑選的同時,容易受到附帶的無益廣告等不良信息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互聯網平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時,慎重選擇純凈的頁面從而保證教育質量。
由于借助的互聯網新媒體平臺與以往傳統的面對面教書平臺不同,存在著一部分教師仍是以前教書匠的傳統模式,在民辦高校選擇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進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上,這一部分教師顯得尤為難以適應。在實踐中容易拖后教育進度并且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教學成果和教學質量。
師生團隊的教育建設不僅僅依靠著單純的互聯網平臺,更應該借助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推進,存在部分民辦高校在使用新技術的互聯網平臺后出現的教師撒手不顧等不負責的教育行為,這本該與傳統教學教育系統相扶持的新形式卻被當作是一種責任的放縱,教學與管理應當做到相互扶持、統籌兼顧。
加強師資隊伍以及教育平臺的水平建設,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以往多以學術方面為主,但是教育經費多少與教育質量相掛鉤,也就是民辦高校對于新式的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上的投入會影響到學生在該平臺上受教育的成效。上文分析的關于實踐中凸顯的不利之處提及到教師在使用新媒體平臺上遇到的瓶頸,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民辦高校應注意到轉移部分精力培養能夠適應新時代變化的優質教學環境,建設擁有高尚道德情操、優秀專業素養加上能夠熟悉運用新媒體進行全新形式教學的優異教師隊伍。此外,教育平臺的擴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大力度進行校園網絡建設,強化校園內部的網絡管理,嚴防擴散傳遞有害信息。民辦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不斷強化新媒體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積極利用新媒體擴寬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