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偉
摘 要:“同動同靜”教學模式在大班額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不但促進了課堂學生與學生間的交往,活躍了課堂,提高了效率,而且縮短了教學時間,減輕了教師負擔。
關鍵詞:“同動同靜”模式;大班額;課堂教學
“同動同靜”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從節約課時、減輕老師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出發,研究、總結出的兩個年級或三個年級共同上課的一種復式教學方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由于省力、省時又高效,所以受到了大多數老師的歡迎和青睞。鑒于這種教學模式的諸多優勢,本人在教學中不斷研究、發現、分析,覺得“同動同靜”模式特別適用于大班額的分層教學中,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小學課堂的教學目標。
為此,本人就“同動同靜”模式在大班額分層教學實踐中的探究,談幾點自己的思考,希望能推動小學課堂的教學發展,實現教書育人目標。
一、“同動同靜”模式在大班分層教學中的意義
“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應用,肯定有它的價值和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的優勢。比如,在大班分層教學中,首先可以讓教師在對課堂的合理調控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直接教學和復習、自動作業,提高效率;其次,在“同動”的學習情境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共同知識點的交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參與進來,使學生共同思考,共同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升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再次,在“同靜”的狀態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獨自探究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進行個別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就能達到很好的課堂學習效果,保證教學的質量。所以說,大班分層教學實踐證明,“同動同靜”教學不但擺脫了傳統單一、死板、低效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充分利用了課堂有效時間,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使優等生和學困生之間互相促進,互相帶動,這對小學課堂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同動同靜”模式在大班分層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保證“同動同靜”模式的有效實施
傳統的教學,課前準備工作相對簡單,除了熟悉教材、認真設計教案,就是調整好心態,希望能完成教學任務。而“同動同靜”這種復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備課不但要熟悉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而且一定要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在課堂上能合理運用“同動同靜”的模式,使不同層次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收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所以說,為了避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陷入傳統的強灌輸、追數量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前準備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要付出比單式教學更多的努力,比如,分析教材,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難點、重點、疑點,采用更有效、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恰當分配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同動同靜”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在課堂上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保證教學質量
在大班額分層教學中處理好“同動同靜”教學模式中“動”與“靜”的關系是上好復式課的保證,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小學代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同動同靜”教學模式的優勢和意義,掌握它的特點和原則,在教學中讓“動”與“靜”完美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動”不但包括教師面向全班同學講解新知識,而且還包括學生在聽講過程中的提問、反饋以及老師的解答、指導。其次,“靜”的過程,就是學生結合“動”的學習和掌握進行的自主作業和學習,也可以是以小組為主的合作交流學習。當然在“靜”的過程中,老師不是完成了任務,而是要在學生中走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指導、點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對難易不同的學習內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只要老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動”與“靜”的關系,就能有效發揮“同動同靜”在大班額分層教學中的作用,實現教學的目的。
3.在“同動同靜”教學模式中,要多使用教具和學具,保證教學效率
由于大班額班級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水平有高有低,教師要充分掌握一點,結合“同動同靜”教學的特點,多使用教學工具,增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圖表、模型、卡片等等。當然,也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就地取材制作一些學習工具,比如,計算器、數學模式、語文生字卡片、英語單詞卡片等。這樣不但能讓全班動靜結合地進行學習,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
總之,“同動同靜”模式雖然一定程度地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縮短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大班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保證他們學習的有效性,這就對老師備課和調控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同動同靜”模式應用得當,靈活掌握,就一定能發揮它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注:本文為甘肅省靜寧縣2017年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課堂改革課題《“同動同靜”模式下的大班額單班分層教學實踐探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7]JNX0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