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茂剛+王學真



摘要:國際糧價與我國糧價間的雙向溢出效應主要體現在價格水平和價格波動兩個方面,在價格水平方面,我國整體糧價以及小麥、玉米和大豆國內價格都受其國際價格的顯著正向影響,但對國際價格的影響不顯著;稻米國際價格受國內價格的顯著正向影響,但對國內價格影響不顯著。在價格波動方面,各類糧食價格都具有明顯的波動集族性,但各類糧價波動的主要來源不一致,隨著我國糧食進出口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國際各類糧價波動的不斷加劇,從動態相關系數表現出的價格波動間的關系來看,我國糧價波動與國際糧價波動的同步性明顯增強。要密切關注國際糧價走勢,提前采取相應措施化解國際糧價波動對我國糧價的影響,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關鍵詞:國際糧價;國內糧價;糧食安全;溢出效應;糧價定價權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地產權制度改革與我國農業內生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7CJL02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期我國多維度糧食安全問題研究”(17BJY117)
中圖分類號:F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12-0016-05
近年來,國際糧食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態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從2006年1月到2008年6月,國際谷物實際價格指數由93.7增加到208.5的最高點,增長了120%。由于糧價的大幅上漲,大量發展中國家因此遭受嚴重糧食危機,糧食安全受到威脅,不少國家因此爆發動亂和流血沖突。因此,研究國際糧價與國內糧價的關聯方式和關聯程度,在國際糧價大幅波動時提早采取相關措施,避免國內糧價劇烈波動對糧食安全產生不利影響,對于一個人口大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獻綜述
由于國際糧食價格在不同時段、不同糧食品種間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國際糧價與國內糧價在關聯方式和關聯程度上表現出差異化特點。Quiróz & Soto(1995)利用78個國家1966—1991的數據分析了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并認為在其中60個國家中國際價格變動對國內價格的傳導效應不存在或者非常低①。Greb et al.(2012)認為稻米、小麥、玉米三種谷物國際價格對國內價格的傳導系數平均來看約為0.75,短期調整系數平均在-0.09—-0.11之間②。EI Ianchovichina et al.(2012)的研究結果表明,國際糧食價格升高能夠顯著傳遞到國內,而國際糧價下降幾乎不會影響國內糧價,即價格傳遞具有不對稱性,原因在于政策和市場扭曲③。Baltzer(2013)發現在不同的發展中國家,價格傳導程度有很大不同,中國、印度幾乎不存在價格傳導,巴西、南非等國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聯系緊密,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國國內糧價受影響巨大④。Ceballos et al.(2015)的研究發現在價格水平方面,國際糧價對國內糧價的傳導較為少見,但在價格波動的傳導方面卻是較為普遍⑤。Hassanzoy et al.(2016)認為價格傳導的規模和調整的速度在高低質量稻米中顯著不同,高質量稻米價格調整的速度更快,但低質量稻米價格傳導的規模更大⑥。
從以上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國際糧價對國內糧價的影響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品種糧食,以及不同質量的糧食中傳導的程度有很大不同,這與不同國家的對外開放程度、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國際糧價定價權的掌控能力、糧食對外依存度、進口糧食的用途和種類,以及國家整體實力等因素相關。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強,糧食生產率高,在國際糧食市場上主要是出口國,而且國際貿易結算以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為主,掌控國際糧價定價權的ABCD四大糧商(美國的ADM、邦吉、嘉吉和法國的路易達孚)也是由發達國家資本掌控,而且其發達的金融體系更容易與糧食市場結合控制糧價,因此,發達國家受到國際糧價波動傳導的程度較低。而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弱,技術水平低,糧食生產率低,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且主要是糧食進口國,因此更容易受到國際糧價波動的影響。Cao et al.(2013)的研究結果表明美國糧價與我國糧價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而且在大豆、小麥、玉米、秈稻、粳稻價格的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中誤差調整系數都顯著為負,表明對短期偏離起到有效調整作用⑦。
綜上所述,學者普遍認為國際糧價對我國糧價有顯著影響,但從研究的內容來看,以往學者未從價格水平和價格波動兩個方面來分析國際糧價對我國糧價的影響,主要是以價格水平的影響為主要研究對象,忽略了價格波動的影響。我國作為一個開放經濟中的大國,而且糧食產量和消費量穩居世界第一,糧食貿易量也逐年增加,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量約占世界總進口量的2/3。因此,我國在國際糧食貿易中不會只是國際價格的接受者,國內價格的變動也會影響國際價格。
二、研究方法與變量描述
1. 動態條件相關多變量GARCH模型 (DCC—MGARCH)
以往學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協整檢驗、向量誤差修正模型、GARCH模型為主,本文將采用動態條件相關多變量GARCH模型(DCC—MGARCH)進行分析。該模型是由恩格爾(2002)提出的,它克服了VECH—GARCH、BEKK—MGARCH以及CCC—MGARCH等多變量GARCH模型的不足,可以估計隨時間變化的相關系數,而且計算量不大,適合于高維分析⑧。該模型是建立在GARCH模型基礎上的,因此首先要對時間序列變量作GARCH模型估計,其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動態相關系數的估計。結合本文的研究內容,用Pt={pi,t}i=1L I表示糧食價格向量,pi,t是t時刻某一類糧食的價格。pi,t滿足GARCH過程,GARCH過程由均值和條件方差方程構成。本文中的均值方程設為k階自回歸形式,其方程如(1)式所示:
(1)式中的pdi,t表示t時刻第i種糧食的國內價格,pwi,t表示t時刻第i種糧食的國際價格。Ui,t和μwi,t分別表示各自方程中的隨機擾動項。(1)式的第一個方程表示第i種糧食國內價格水平依賴于其自身滯后期和該種糧食國際價格及其滯后期變動的軌跡;第二個方程則正好相反。條件方差設為GARCH(1,1)過程,即σ2i,t=α0+α1μ2i,t-1+β1σ2i,t-1,其中α1是ARCH項的參數,表示上一期隨機誤差項的影響系數,代表上一期市場沖擊的影響;β1是GARCH項參數,表示上一期波動影響;代表市場波動的持續性。α1和β1都大于0,且α1+β1<1時,確保該過程具有有限方差,即平穩過程。endprint
2. 變量選取與數據描述
國內與國際糧價是文中的兩個基本變量,由于糧食是一個統稱,包括稻米、小麥、玉米、高粱、谷子等谷物及其他雜糧、薯類和豆類,因此不會有糧食的具體價格,而且由于對糧食生產與零售價格指數的統計也不可得,所以本文采用了糧食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表示國內糧價;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采用以上年同期為100的數據。國際上并沒有糧食價格指數,但由于糧食的基本構成是谷物,因此本文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的谷物價格指數來表示國際糧價,數據來源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采用以2002—2004年為100計算的國際谷物實際價格指數。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和完整性,選取的樣本為1995年1月—2015年12月的月度數據。
在我國,稻米、小麥、玉米、大豆是糧食中的四大主糧,為了反映不同品種糧食國際與國內價格的關聯,同時檢驗實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還將以這四類主糧為對象分別進行實證分析。國內稻米、小麥、玉米、大豆價格采用農產品集貿市場月度價格,數據來源于《中國農產品價格調查年鑒》(1998—2015年),其中稻米價格是秈稻和粳稻價格的平均值。單位都是元/千克。國際稻米、小麥、玉米、大豆價格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國際貿易價格,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國際稻米價格由四類具有代表性的國際貿易價格平均得到,分別是碎米率5%的泰國白稻米曼谷FOB價格、泰國A1特級白稻米曼谷FOB價格、碎米率25%的泰國白稻米曼谷FOB價格和碎米率5%的越南稻米FOB價格。小麥國際價格由美國1號硬紅冬小麥墨西哥灣FOB價格、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墨西哥灣FOB價格和加拿大1號西部紅春小麥圣勞倫斯FOB價格平均得到。玉米國際價格由美國2號黃玉米墨西哥灣FOB價格表示。用美國大豆鹿特丹CIF價格代表國際大豆價格,單位都是美元/噸。根據數據完整性和一致性,樣本范圍從1997年3月—2014年12月。
國際與國內糧價的描述性統計詳見表1。pdg表示國內糧食消費價格指數,pwg表示國際谷物價格指數,pdr、pdw、pdm、pds分別表示國內稻米、小麥、玉米、大豆集貿市場價格,pwr、pww、pwm、pws分別表示國際稻米、小麥、玉米、大豆價格。由JB統計量可以看出,所有的價格序列都是顯著的異于正態分布。
三、模型估計與結果分析
本文采用DCC—MGARCH模型研究國際糧價與我國糧價的相互溢出效應,要求數據必須是平穩的,為此,對數據進行了平穩性檢驗,對于不平穩的數據,計算得到了價格變動率。為了消除季節性因素的影響,采用了同比變動率,即通過t年某月的價格與t-1年同一月份的價格相比計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pdg、pdw、pds、pww、pws五個變量是平穩的。對原始變量計算變動率后,所有變動率都是平穩的。在利用DCC—MGARCH模型分析國內與國際糧價在水平和波動上的雙向溢出效應時,需要分別建立五組模型,每組模型包含同一種類糧食的國內國際價格兩個變量。對于原始變量都平穩的,模型采用原始變量,如果有一個或兩個變量都不平穩的,則采用兩個變量的變動率做模型。通過Arch-lm檢驗是否存在arch效應,檢驗過程中根據SIC準則選擇滯后期。本文使用STATA14軟件對DCC—MGARCH模型進行了估計,結果詳見表3。從表3的LL值和沃爾德卡方統計量可以看出,各個模型的總體擬合效果都較好,其估計結果不僅反映了國際糧價與國內糧價在水平上的關聯性,而且還反映了各類糧食價格波動的規律性及國際與國內糧價波動的關聯性。
模型1反映國際與國內整體糧價水平及波動間的關系。在價格水平方面,國內糧價受滯后一期國內糧價和國際糧價的顯著正向影響;但國際糧價只受其自身滯后一期的顯著正向影響。這表明我國糧價受到國際糧價的顯著影響,而對國際糧價的影響不顯著,這主要是因為對內傳導主要依賴進口,而對外傳導主要依靠出口,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庫數據,1995—2015年我國谷物出口占世界谷物出口總量的比重平均為2.61%,谷物進口比重平均為3.01%,很明顯,我國谷物進口量比重大于出口量比重。在價格波動方面,國內與國際糧價的條件方差方程中ARCH項和GARCH項的系數都是顯著的,且α1和β1都大于0小于1,α1+β1小于1,表明GARCH過程是穩定的,且各價格序列都具有明顯的波動集族性,即外部沖擊μ2t-1和上一期價格的波動σ2i,t-1對當期價格的波動具有顯著影響。但從系數的大小來看,國內糧價波動中,外部沖擊影響更大,而國際糧價波動中,上一期價格波動影響更大。在動態相關系數的計算中,λ1和λ2都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國內與國際糧價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既受到前一期標準化殘差乘積,即隨機擾動的顯著影響,又具有顯著的持續性,從數值的大小來看,前者影響更大。
模型2至模型5分別表示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與國內價格間的相互溢出效應。從價格水平間的關系來看,小麥、玉米和大豆國內價格受各自滯后一期價格和國際價格的顯著正向影響,但稻米國內價格只受其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國際稻米價格對其影響不顯著;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價格受各自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但國內價格對其影響不顯著,稻米國際價格既受其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又受國內價格的正向影響。在價格波動方面,四類糧食國內與國際價格的條件方差方程中ARCH項和GARCH項的系數都顯著,且α1和β1都大于0小于1,α1+β1小于1,表明GARCH過程是穩定的,且各價格序列都具有明顯波動的集族性。從系數的大小來看,小麥、玉米和大豆國內價格波動中,外部沖擊μ2t-1的影響更大,而國內稻米價格波動中,上一期價格波動σ2i,t-1的影響更大,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價格波動中,上一期價格波動的影響更大。
在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與國內價格動態相關系數的計算中,λ1和λ2都顯著,表明四類糧食國際與國內價格波動的動態相關系數既受前一期標準化殘差乘積的顯著影響,又具有顯著持續性。從數值的大小來看,稻米、小麥國際與國內價格動態相關系數受前一期標準化殘差乘積的影響更大,即隨機擾動的影響更大:玉米和大豆國際與國內價格動態相關系數受前期動態相關系數影響更大,即持續性較強。endprint
四、簡要結論及啟示
國際糧價與我國糧價間的雙向傳導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兩者價格水平間的關系,二是兩者價格波動間的聯系。本文采用DCC—MGARCH模型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價格水平方面,我國整體糧價受國際糧價的顯著正向影響,但對國際糧價的影響不顯著。小麥、玉米和大豆國內價格受各自滯后一期價格和國際價格的顯著正向影響,但稻米國內價格只受其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國際稻米價格對其影響不顯著;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價格受各自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但國內價格對其影響不顯著,稻米國際價格既受其滯后一期價格的正向影響,又受國內價格的正向影響。
第二,在價格波動方面,各類糧食價格都具有明顯的波動集族性,但各類糧食價格波動的主要來源不一致。國內整體糧價波動主要受外部沖擊影響,而國際整體糧價波動則主要受上一期價格波動影響。小麥、玉米和大豆國內價格波動主要受外部沖擊影響,而國內稻米價格波動主要受上一期價格波動影響,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國際價格波動主要受上一期價格波動影響。
第三,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糧食進出口量的不斷增加,特別是2007年之后國際各類糧食價格的急劇上漲以及波動的不斷加劇,我國糧價波動與國際糧價波動的同步性明顯增強。
依據以上結論,本文認為無論從價格水平還是價格波動方面來看,國際糧價與我國糧價的相互溢出效應日益增強,因此,我要應密切關注國際糧價走勢,預測國際糧價對我國糧價的影響,特別是在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各類糧食國際價格波動日益加劇,我們應根據國際糧價變動趨勢,提前采取相應措施,化解國際糧價變動對我國糧價的影響,這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且越來越依賴糧食進口的大國確保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注釋:
① J. Quiróz, R. Soto, International Price Signals in Agricultural Markets: Do Governments Care? Ilades-Georgetow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2004.
② F. Greb, N. Jamora, C. Mengel et al., Price Transmission from International to Domestic Markets, Courant Research Centre: Poverty, Equity and Growth-Discussion Papers, 2012.
③ E. I. Ianchovichina, J. L. Loening, C. A. Wood, How Vulnerable are Arab Countries to Global Food Price Shock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2, 50(9), pp.1302-1319.
④ K. Baltzer, International to Domestic Price Transmission in Fourt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the 2007-2008 food Crisis, Wider Working Paper, 2013.
⑤ F. Ceballos, M. A. Hernandez, N. Minot, et al. Grain Price and Volatility Transmission from International to Domestic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 2015, 94, pp.305-320.
⑥ Najibullah Hassanzoy, Shoichi Ito, et al., A Comparison of 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from Global to Domestic Markets Between High and Low Quality Grains: A Case of Afghan Rice Markets, Economics Bulletin, 2016, 36(1), pp.537-552.
⑦ Z. Cao, S. Ito, H. Isoda et al., Grain Price Transmission From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Chinese Domestic Markets,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2013, 58(2), pp.499-507.
⑧ R. F. Engle, 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 a Simple Class of Multivariate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s,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 Statistics, 2002, 20(3), pp.339-3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