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孫霄 唐坤 寧會珍
摘 要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扶智辦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通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讓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從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本文梳理、歸納和總結了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功能、作用、意義、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以及應對的策略與實施路徑等相關研究,這將對職業教育發揮精準扶貧攻堅作用在深度和廣度的研究產生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 職業教育 精準扶貧 研究綜述
Abstract Governance poverty first governance stupid, poverty alleviation first wisdom, help do education,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cultivate technical talent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let the children of poor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to accept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quality and occupation skills, enhance the ability of poverty. In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nd summed up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connotatio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function, significanc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related research, which will play on occupation education precise poverty has the certain reality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rucial role in the depth and breadth.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review
2015年11月29日,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扶貧開發的基本方略。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通過包括教育支持在內的“六項措施”和包含著力加強教育脫貧在內的“九條路徑”來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由此可見,教育精準扶貧已成為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方略。通過加大教育精準扶貧的研究力度,對加強職業教育脫貧,加快實施職業教育扶貧工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對相關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研究現狀進行梳理。
1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研究
1.1 基于職業技能獲得性視角的研究
王大江、孫雯雯、閆志利(2016)認為,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就是讓貧困家庭具有勞動能力的成員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實現順利就業、穩定就業和體面勞動,達到“教育(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效果。同時,也能夠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融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之中,是保障貧困家庭脫貧、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辦法。①許鋒華(2016)認為,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是指職業院校通過對貧困人口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育與培訓,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職業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實現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方式。②
1.2 基于耦合視角的研究
賈海剛(2016)則以職業教育和精準扶貧理論的相關性、融合性為出發點,提出要著重通過對貧困地區適齡勞動力目標群體進行職業培訓,實現由過去“輸血式”物質扶貧轉變為當前“造血式”的智力扶貧。③
2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功能、作用和意義研究
2.1 基于比較視角的功能研究
征玉韋、王德軍(2014)分別從教育目的、對象、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受扶貧政策和受教育成本的影響五個視角來研究,認為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工作適應性更快、收入更高、收益更快;貧困人口的受眾面和覆蓋面更廣;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方式,更能提升貧困學生的就業機會,并增強其自信心;扶貧對象更精準。④
2.2 基于作用與意義視角的研究
朱愛國、李寧(2016)認為,作用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職業教育職能特征的重要體現,二是貧困地區擺脫現狀的迫切需要,三是貧困家庭孩子改變命運的優項選擇,四是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幫手。⑤楊海平(2016)認為,其意義在于:能夠促進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人才的教育與培養來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的教育與培訓,提升其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⑥
3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面臨的困境與挑戰研究
3.1 基于高校視角的研究
熊文淵(2014)認為,目前高校教育扶貧總體上存在著同質化、功利化、盲目化等三方面的問題。⑦丁正榮、劉文慶(2016)結合高校現行的扶貧資助政策進行分析后,認為新常態下高校學生在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出現偏差、高校貧困生資助認定模式比較單一、高校貧困生資助形式單一、高校扶助政策體系存在缺陷、貧困生扶助后續管理困難等方面。⑧
3.2 基于中西部地區視角的研究
中西部地區是我國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也是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主戰場,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也最多,相關的文獻研究也多聚焦于此區域。張齊(2016)認為,目前,河南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落后、資源浪費嚴重、辦學資金匱乏、師資力量不強、管理水平不高、校企對接不緊等六個方面。⑨孟凡華、任志楠(2016)認為,貴州面臨著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到位、職業教育區域發展不平衡、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三方面的問題。⑩張翔(2016)通過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機制進行探究,認為特困地區存在著主體博弈、對象精準識別、項目精準運行、精準考核與監督等四方面機制的挑戰。楊智(2017)通過對貴州省10個貧困縣的62名農村職業培訓扶貧工作的基層管理者進行訪談,發現農村職業培訓扶貧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機構設置欠專業化、隊伍建設欠專業化、實施過程欠專業化、效果認定欠專業化等四個方面。張世珍(2017)認為,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利好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資源匱乏導致職業教育扶貧力量不足、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職業教育培訓的體制機制不順等四個方面。endprint
4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策略及實施路徑研究
4.1 基于機制設計與運行視角的研究
游明倫、侯長林(2013)針對我國職業教育扶貧機制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扶貧機制頂層設計、對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創新職業教育扶貧聯動機制三個方面的措施。豆小文、葉秀芬(2014)通過對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扶貧現狀的分析,認為對職業教育扶貧投入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配置還需進一步完善;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扶貧;以市場為導向,加強職業教育與就業的聯系運行機制三方面的解決措施。
4.2 基于創業視角的研究
杜珺(2016)認為,通過對貧困大學生對象進行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創業環境幫扶、個性化幫扶來實現精準扶貧路徑。李柱朋、畢憲順(2017)認為,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創業教育,通過定期組織創業教育活動、構建種類各異的創業訓練和實踐平臺、開設創業培訓課程、貫徹和落實有關的創業扶持政策等措施來推動貧困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4.3 基于中部地區視角的研究
陳敏(2016)認為,湖南湘西州職業教育應從資助對象的精準識別、現行招生制度的改進、進一步完善和拓展精準扶貧的資助政策、針對不同層次和階段的扶貧對象進行不同的精準培養等四方面策略加以完善和實施。唐智彬、劉青(2016)通過對湖南省武陵山片區37個縣(市)產業狀況與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深入調研與初步分析,得出加大投入、搭建區域統籌、多方聯動、跨區域幫扶機制、建設師資隊伍、進而推進服務“精準扶貧”的定向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許鋒華、盤彥鏇(2016)根據連片特困地區的特殊性、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以及職業教育的“地域性”,提出以反貧困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定向人才培養模式,即連片特困地區的職業學校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脫貧致富的需要,而專門為本區域人才緊缺和條件艱苦的行業企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輸送人才的一種“本土化定向”和“訂單式定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郭廣軍、邵瑛、鄧彬彬(2017)從政策支持、法治保障、責任落實、精準扶助等角度提出了湖南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相應的對策建議。鄧德艾(2017)從武陵山片區電商人才培養的角度來探究精準扶貧的新路徑。
4.4 基于西部地區視角的研究
陳保平(2016)認為,甘肅通過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的建設、涉農院校的扶貧幫扶作用來為貧困地區培養迫切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實現“造血”扶貧的路徑。王鋒、侯長林、張亮(2017)通過對貴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的研究,提出搭建分類識別系統;建立農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完善職業教育扶貧聯動機制,形成扶貧工作合力;增加職業教育扶貧經費投入,確保扶貧工作成效;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施產教聯合扶貧;加強職業院校內部管理改革,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等六條路徑。
4.5 從構建模型的角度來研究
程華東、劉堃(2017)基于華中農業大學在建始縣精準扶貧的實踐所取得的成效及遇到的問題,構建政府、農戶、高校、企業四位一體的四螺旋模型,探索各主體充分發揮優勢,協同創新的作用機理,提出基于四螺旋模型的高校精準扶貧地方的五條新路徑,即找準農戶致貧或返貧的原因;高校與政府聯動,做好扶貧規劃;高校與企業聯動,抓好產業建設;加強高校、企業與地方政府聯動,攻克難點問題;四主體聯動,強化過程管理。董香君、陳維華(2017)運用SWOT分析方法,在理論和實證研究中全面解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提出發揮政府助力作用、輿論宣傳環境的積極創建、與國際社會接軌、著力推進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等四方面策略。
4.6 從東西部合作與幫扶的角度來研究
何丕潔(2015)認為,要加大宣傳力度,消除社會上歧視職業教育的觀點;要加強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職業學校合作;要改革農村職業教育,為培養新型農民服務;要針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專項教育培訓。高玉峰(2017)在結合職業教育扶貧已有實踐和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國家加大對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積極開展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貧困地區職業院校“一對一”精準幫扶工程;貧困地區職業院校發揮精準扶貧的主體力量;職業院校教師培訓要向貧困地區傾斜;多方參與積極開展貧困人口技能扶貧;全社會營造扶貧解困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實施路徑。
5 總結與述評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已漸漸成為眾多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研究成果數量較多,多以期刊的形式公開發表,研究內容范圍也較廣,不僅包括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內涵、功能、作用和意義,還包括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困境與挑戰進行了深度分析與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策略與路徑。但研究的深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主要體現在:一方面,研究形式多以期刊論文為主,專著類型較少。另一方面,研究多以各地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對策與路徑為主,缺少系統性的理論升華。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一要提高研究形式的多樣性,提升研究成果的專業性;二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理論。
注釋
① 王大江,孫雯雯,閆志利.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理論基礎、實踐效能與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6(34):47-51.
② 許鋒華.精準扶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64-69.
③ 賈海剛.職業教育服務精準扶貧的路徑探索[J].職教論壇,2016(25):70-74.
④ 征玉韋,王德軍.職業教育扶貧開發功能之比較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4(1):7-9.
⑤ 朱愛國,李寧.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策略探究[J].職教論壇,2016(1):16-20.endprint
⑥ 楊海平.基于精準視閾的教育扶貧策略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29):39-40.
⑦ 熊文淵.高校教育扶貧:問題與路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4(23):43-46.
⑧ 丁正榮,劉文慶.新常態下高校學生“精準扶貧”問題分析與實施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6(6):29-30.
⑨ 張齊.發揮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J].農村農業農民,2016(7):45-46.
⑩ 孟凡華,任志楠.教育拔窮根 職教先沖刺——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貴州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18-21.
張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機制探究[J].教育導刊,2016(6):23-26.
楊智.經驗思維轉向專業思維:農村職業培訓扶貧精準化的本土路徑[J].終身教育研究,2017(4):62-66.
張世珍.關于進一步發揮職業教育在西部地區精準扶貧中作用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7(15):5-7.
游明倫,侯長林.職業教育扶貧機制:設計框架與發展思考[J].職教論壇,2013(30):19-22.
豆小文,葉秀芬.職業教育扶貧的幾點思考[J].成人教育,2014(7):58-59.
杜珺.職業院校通過創業教育實現精準扶貧路徑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8):53-54.
李柱朋,畢憲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精準扶貧的價值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13):34-38.
陳敏.關于湘西州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策略之探究[J].中國培訓,2016(18):118.
唐智彬,劉青.“精準扶貧”與發展定向農村職業教育——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區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6(7):79-84.
許鋒華,盤彥鏇.反貧困視域下連片特困地區職業教育定向培養模式的建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64-67.
郭廣軍,邵瑛,鄧彬彬.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脫貧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10):5-9.
鄧德艾.武陵山片區電商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9):31-37.
陳保平.發揮教育在甘肅省精準扶貧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J].中國民族教育,2016(5):28-30.
王鋒,侯長林,張亮.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選擇——以貴州省為例[J].職教論壇,2017(1):66-69.
程華東,劉堃. 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以華中農業大學精準扶貧建始縣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7-22.
董香君,陳維華.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3):55-59.
何丕潔.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0):5-7.
高玉峰.中國職業教育扶貧:從全覆蓋邁向全面精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6):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