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倩善
摘 要 本文通過介紹學校數學科組針對公開課設計的系列活動,結合自身的公開課經歷與成長,探討校內公開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話題。
關鍵詞 公開課 教師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29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the school mathematics section to open class design, and combines with its own open class experience and growth, discusses the topic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in the open class.
Keywords open class;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公開課是一種探索未知、研究創新、獲得更多價值的教育活動,它給我們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探討的平臺,提供了相互取長補短的場所,是學習教學科研工作最直觀、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實踐教育新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必不可少的有效形式和途徑。針對公開課開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動,是我校數學科組的教研之本。我校數學科組,每位上公開課的老師都必須經歷“寫-研-改-講-評-說”系列活動。
1 公開課促進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公開課一般要經歷同課多輪的鍛煉,這個過程是教師深度思考、反復琢磨、集思廣益、不斷改進的過程,它給教師帶來的專業體驗和行為跟進是常態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以《函數的奇偶性》為例,2008年時教學設計中的前置作業我是這樣設計的(見例1):
由于剛入職不久,沒有什么經驗,初接觸生本教學模式,就生搬硬套,這個前置作業,表格的設置不合理,難度太大,第二題就讓學生作圖,沒有認真考量學生的知識構成和學習水平,整節課時間幾乎都用在填表和畫圖上,教學效果不佳。2011年,我選擇了這個課題上公開課,經過精心設計,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做了認真的調研,綜合集體備課時眾多老師提出的意見,最終形成了這樣的前置作業設計(見例2):
豎式表格方便學生發現規律和找點坐標,描點作圖難度不大,符合前置作業低入的準則。表格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前面函數概念的學習,學生對求函數值已經非常熟悉,完成表格,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對于少數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給他們復習回顧的機會,經過小組內同學的幫助,同樣可以輕松完成任務,這樣的設置,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描點作圖是學生已掌握的技能,也是研究函數的必要步驟,學生通過操作,可再次體會解析式、點、圖像之間的關聯。前置作業設計成AB卷,讓同一小組內的同學一半做A卷,一半做B卷,最后在小組討論時再相互交換,互相交流。這樣的設置,可以節省學生的作業時間,奇函數和偶函數的概念形成過程是相類似的,學生只需要完整地經歷其中一個過程。組內的差異性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協作學習中充當不同的角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013年,在黃毅剛老師的介紹下,我接觸到了一款功能強大的數學手機軟件《MathPac+》,于是重新對這個課題的教學設計做了調整,前置作業設計成這樣(見例3):
【前置作業】
1.請用手機上網搜索并下載應用軟件《MathPac+》漢化版(班級Q群共享上有下載頁面的鏈接)
2.請利用軟件作出下列函數的圖像并保存截圖
(溫馨提示: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試著用列表、描點、作圖的方法把圖像作在練習本上,對比一下)
3.觀察上題中各圖像,如果讓你把這6個函數按照圖像的特征分為2類,你會怎么分?依據是什么?把你想到的分類方法都寫出來吧。
把手機軟件引入數學學習,學生覺得新奇有趣。此款手機軟件操作簡單,只需在對話框中輸入函數解析式,就能馬上呈現出函數圖象,而且支持在同一坐標系中同時顯示或隱藏多個圖象,方便學生對比分析。由于有了強大的作圖軟件支持,學生在學習函數性質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圖像和歸納上,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筆者認為,巧用工具,借助已有的軟件輔助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方向。
2 公開課促進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提高
公開課能真正幫助我從自發的研究狀態中解脫出來。科組的集體備課,讓我能夠汲取他人的教育智慧,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進而樹立合理的課程意識去更加有效地指導自身教學行為,有效反思自己的課堂,從而助力于自身的專業化成長。
2.1 課件制作能力的提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消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每次公開課的課件制作,都能得到眾多科組老師的幫助,有時為了一個按鈕的植入方式爭得面紅耳赤,有時因為活動版面的設計苦苦思索、細細推敲,這種針對細節的交流與討論,碰撞出很多創意的火花,同時也大大促進了自身課件制作能力的提高。每次優秀的課件,都會共享到科組群,慢慢形成了一個資源庫。
例如,在進一步明確偶函數的概念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制作了例4的課件。通過拖動點和點改變函數的定義域,學生可以通過課件直觀地看到圖象的動態變化,從而體驗定義域與奇偶性的關系;更可以隨意編輯函數,多次觀察,歸納,總結經驗,加深印象。
再例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中,為了能讓學生更直觀的探索 與的關系對直線與圓的位置的影響,我制作了例5的課件。在演示過程中,我們可以保持不變,拖動圓心,讓圓上下運動,讓學生觀察;也可以保持不變,改變的長度,讓學生觀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重復體驗。特別的,我還設置了圖象與數值的關聯,拖動圖象,學生不僅能夠體驗位置和圖形的移動與變化,還能直接看到數值的改變。這個課件,很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輔助學生學習。endprint
2.2 課堂調控能力的提升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隨著上公開課次數的增加,得到專家和同行們的指點機會就越多,他們從不同角度對我的課堂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使我在課堂中更加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評價用語,更加注重課堂中學生的反應,教學中變得更加有激情,對課堂中生成性的突發事件更具應變能力。
2.3 反思能力的提高
一次次的機會鍛煉了我,給我經驗和智慧,讓我在不斷反思中成長。曾經有一次,我寫了一份非常詳盡的教學設計,為了執行教學設計,一味地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走,結果課上砸了,評課時,老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我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執行進行了評價分析,揭露了我的不足。失敗的經歷給了我很多啟示,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我以此為例,綜合眾多老師的意見,形成了論文《教學設計與課堂實踐的關系初探——一堂失敗的公開課引發的思考》并在第六屆中國教育系統優秀教學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2.4 說課能力的提高
課后說課環節,是教學反思的再提升,為各類大賽奠定基礎。我入職以來參加過四次省市說課大賽,從原來沒獲獎到最后獲得一等獎,全賴于這一次次公開課的磨練。
3 聽課評課開拓教師專業視野
環顧身邊的優秀教師,哪一個不是經過一次次公開課的磨練和洗禮、一次次的不斷反思和提升、一次次的規劃自我和更新自我而成就的?
聽別人的公開課,讓我有很多意外收獲,這讓我能夠以一位旁觀者參與其中,吸取知識經驗。黃毅剛老師用一副撲克牌引入課堂,“你們都會打牌,都知道規則,那你知不知道為什么花比順大,同花順比金剛大?”一句話激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梁偉標老師的數列復習課,一個疊紙游戲,一個《西游后記》的故事,就把所有的數列概念及公式進行了復習,而且讓學生樂在其中。吳春燕老師從容掌控課堂的氣魄和精簡到位的課堂提問、引導用語,讓我折服。李旭軍老師《集合的運算》一課,處處與專業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劉厚敏老師精湛的課件制作技術,每每引發科組老師的集體贊嘆…… 這些精髓都可以應用在我日后的教學中,事半功倍。
每節公開課都有它出彩的地方,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而集體的評課,又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讓我了解到其他老師關注到的,而自己忽略了的地方,開闊了視野,也漸漸學習如何客觀評課,如何關注細節。
參考文獻
[1] 張妹.公開課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J].新語文學習,2013(6).
[2] 姜勇.論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喚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