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舟 袁旗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于立德樹人、在于育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過內心轉化,思想共鳴,實現入腦入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度與效度正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度與效度的研究梳理,探索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立德樹人目標導向的系列舉措,很有必要。
關鍵詞: 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信度與效度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之能力,達到解疑釋惑,實現思想轉化。因此,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要真正實現,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度和信度。正如杜威所言:讓課堂回歸生活與現實,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社會生活的熱點、焦點和關注點闡釋理論,讓課堂活起來,這樣的教學才能有效,讓學生信服。
一、高職院思政課教學信度與效度研究背景
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大學辦學的優良傳統,黨和政府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定位是明確的,即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就有關問題做出重要指示。近年來,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號),要求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并為高校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針。這些文件的出臺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顯得尤為迫切。
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黨和政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殷切的期待。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次會議再次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會議要求切實研究和掌握大學生思想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努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2]。會議突出強調了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要求,強調了改變配方陳舊和路徑創新,不斷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新變化。
教社政〔2005〕5號文件明確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不斷增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3]。其本質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信度和效度。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信度和效度問題的提出,是直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狀和挑戰的必然。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信度與效度研究價值
(一)教學理論上的大膽嘗試。高職院校思想政教學信度與效度探究,轉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模式,拓展了研究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信度和效度的理論研究剛剛起步,實踐研究基本尚未開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度與效度研究所完成的一些實證研究和理論探索,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與應用研究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引入社會學的信度和效度理論,融入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實現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學科理論的綜合,所做出的理論探索將為今后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參考。
(二)教學實踐價值明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直接決定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4]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是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保證。面對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信息傳播呈現多元化和全球化,意識形態安全形勢日趨復雜。廣大青年學生思想敏銳,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期,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加強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引導顯得迫切。
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貫徹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律性的把握需要。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直面新聞媒體關于高校思政課針對性不強和親和力不足的問題。貼近學生,創新教學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學化的關鍵一步,學生的認知和認同始終是第一位要素。
三、立德樹人導向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度與效度提升的新舉措
信度和效度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生命線和教學價值的直接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提升青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因此,研究其教學的信度與效度,就是研究如何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律觀、道德觀、平等觀和公正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從教學目標上看,師生情感共鳴,育人先育心,重視熏陶感染法。“所謂熏陶感染法,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會環境和教育者身教所創設的教育情境,對教育者進行感染和熏陶,經過潛移默化,培養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升華和提高的方法”[5]。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核心在心靈溝通,情感共鳴,通過引導暗示,實現世界觀、價值觀等思想轉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更應如此。某些高職院校學生總體文化課成績不太好,學習自信心和自我認同等方面負項差評較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一定從學生實際出發,貼近學生,貼近學生生活,全面了解學生思想實際,課堂教學中方能有的放矢,育人先育心。endprint
(二)從教學目的角度,課堂教學著力學生責任擔當啟發。“95后”大都生活環境優越,社會實踐教育少,一些人責任擔當意識不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肩負學生責任擔當覺醒師,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認識到自身的人生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職業責任等。通過課堂討論、案例啟示等手段,學生在課堂中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感知到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感受到自我成長的方向和價值,實現對人生、家庭、社會和職業等責任擔當的認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如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才會充滿活力與吸引力,教學信度與效度的提升就水到渠成了。
(三)從教學內容來看,師生要實現教材融會貫通,把握教材精神實質。現行高職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涵蓋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理論教育、時政熱點教育三大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應該全面把握三門課程標準,領會課程主旨,把握教材精神實質,做到課堂教學不走題,思想政治教育不走樣。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定期參加教材培訓和外出學習交流,實現教學信息與形式與時俱進。再次,師生要以教材為藍本,但不要僵化死板局限于教材,課堂教學可以跳出教材,貫徹教材的精神實質。
(四)在教學方法方面,高職院校思政課要實現多重創新,實現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在2017年兩會期間,現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就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不強和親和力不夠答記者問。對于思政課課堂教學,陳部長主要談的是課程教學改革,教材內容與時俱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創新,實現思政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信度與效度,教學方法創新勢在必行。第一,思政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緊跟信息時代步伐,能夠運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實施教學。第二,一切教學方法皆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改變以往的說教模式,提升課堂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教師要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上下功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上備好課。第三,開辟第二課堂,運用網絡技術,開通QQ空間、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交鋒與引導,有力配合課堂教學,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S].教社科〔2011〕1號,2011.
[2]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Z].教黨〔2016〕58號,2016.12.13.
[3]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教社政〔2005〕5號,2005.3.2.
[4]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Z].社政函〔2008〕5號文件,2008.5.22.
[5]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22.
本文是2016年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科研項目《立德樹人目標導向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信度與效度探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K2016A0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