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
關鍵詞:基礎教育;數學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質的重擔,同時還肩負著培養學生數學品質的任務。而數學品質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學生的創新能力。21世紀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造性人才。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留有創新的空間和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于創新。
一、創設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去誘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可以有意識的創新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尊重學生的思考的多元性,喚起他們的創新意識。
例如:
1.在教學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首先讓學生比較兩幅圖面積的大小。有的同學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比較。有的同學用面積單位測量。在肯定了他們積極思維的同時,又提出新的疑問。
2.如果求學校操場的面積,能用這種方法嗎?你有什么好方法嗎?這樣創設情境,形成懸念,使同學們產生好奇,好奇心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同學們躍躍欲試。在動手操作中,在小組討論中,終于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公式。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探究的能力和探究的習慣。
二、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發散性思維
傳統的數學向學生提供的是標準化、格式化的數學問題,訓練學生從模仿到逐漸熟練,形成技能,無疑對學生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有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因此,適當采用靈活多變,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使學生把機械模仿轉化為探索創造。
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時,老師出示了這樣的開放題:停車場有大汽車47輛,小汽車29輛,給農場送貨開走了3輛,停車場還有汽車多少輛?向學生提出要求“如果你是停車場調度員,你會怎么安排呢?”學生聽了很興奮,仿佛自己就是調度員,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1)開出的是23輛大汽車,算式是:47-23=24;24+29=53。
(2)開走的是23輛小汽車,算式是:29-23=6;6+47=53。
(3)開走的23輛有大汽車也有小汽車,算式是:47+29=76;76-23=53。
一題多解,訓練了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處理方法,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認為:兒童認識的發展,要經歷動作、感知、表象、概念這樣一個過程,教學中重視實踐操作,啟動學生多感官參與活動,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形成鮮明的表象,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多個學生都積極主動投入,共同探討,互相啟發,使思維從多角度,多層次展開,訓練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動時,課前我布置學生準備好剪刀和硬紙,課堂上,我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個等腰三角形,并讓學生剪出兩個一樣的三角形,學生在回憶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經過旋轉和平移將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從而推導出等三角形面積公式:S=1/2ah,接著提問學生“這個公式是否適用于任意三角形呢?”鼓勵學生剪拼其它形狀的三角形已檢驗推導出的公式的適用性,這樣,學生在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創造能力也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創新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綜合素質,只要老師轉變教學思路,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實踐創新教育,能幫助學生不斷創造新價值,使我們的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參考文獻:
[1]薛建男,王袆.小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1(09).
[2]王艷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3]康平.淺談在科學課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1).
[4]覃雪珊.放飛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基礎教育研究,2009(24).
[5]胡曉旺.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常州師專學報(綜合版),2002(04).
作者簡介:
李梅(1973.06—),女,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城關七小,郵編:233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