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榮
摘 要: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在具體教學中,由授課教師根據實際工作所需,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具體角色分配和活動設計,讓學生在模擬的工作環境中扮演某一職位角色,完成規定工作內容,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進了師生情感,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文章將“角色扮演法”應用在“報檢實務”課程教學中,根據該課程授課內容和學生表現分配相應角色進行模擬,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習機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出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 角色扮演法 報檢實務 實踐教學
一、“角色扮演法”在“報檢實務”教學中的意義
筆者在“報檢實務”課程教學中嘗試使用了“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角色扮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開展實際工作,獲取實踐工作經驗。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工作能力,打破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效提高了“報檢實務”教學質量。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報檢實務”課程本身知識點多,內容枯燥乏味,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讓學生能夠喜歡這門課程,掌握專業報檢知識,將“角色扮演法”應用到“報檢實務”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這對學生掌握報檢流程起到了情景再現作用。該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將報檢流程的各種角色分配給學生,以每位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為基礎完成整個一筆報檢操作。在模擬的過程中消化報檢實務的理論知識,深刻理解報檢業務流程,打破了傳統實踐教學中師傳生的舊框架,以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教師不斷激勵學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報檢實務”這門課程的興趣,符合實踐教學的原則。
(二)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水平。
“角色扮演法”在實踐教學中應用較廣泛,其基本特征是以“角色分配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其關鍵是“角色模擬”的設計及角色的分配,構造出一系列典型可操作的流程,讓學生在完成“角色模擬”的過程中掌握報檢的理論知識。在整個報檢教學過程中既有“教”的設計又有“學”的設計,既有自主學習、實踐又有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間的合作意識。一筆報檢業務的實施離開了哪一個環節都無法展開,這就強調學生在進行角色模擬演練時,千萬不能忘記合作,大大提高了與人合作的水平。
(三)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
“角色扮演法”是將理論用最真實的情景表現出來,在真實模擬一筆報檢業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但由于實際工作情境所需,加之這類問題就是日后他們真正實際工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種情境下,他們第一時間想著如何解決,想著如何通過自己和他人合作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像以往教學直接尋求教師的幫助,獲取理論上的解釋,這樣很難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可以說“角色扮演法”在“報檢實務”課程中的應用在某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在“報檢實務”課程實踐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雖然“角色扮演法”在理論上對課程教學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時不時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秩序有可能出現混亂。
根據自己的授課經歷及課堂觀察發現,在“報檢實務”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法”時,課堂秩序容易失控。比如在某組同學上臺實施檢驗檢疫具體操作流程模擬時,臺下學生表現各異,有的學生認真觀察,仔細聽,聽到有趣的地方就會發出一陣笑聲;有的學生則背自己的臺詞,商量對策,無暇顧及臺上正在表演的同學;有的學生則竊竊私語;有的學生就趴在桌子上睡覺,等等。學生各忙各的,很難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扮演活動中。當然,如果課堂上連最基本的紀律都難以維持,那么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二)學生對“角色扮演法”認同度并不高,參與度比想象中差。
雖然大部分學生喜歡角色扮演活動,但是當“角色扮演法”與講授法、討論法和練習法這些常見教學方法相比較時,學生選擇就開始分化,而且不少學生尤其是大三大四學生更喜歡講授法,因為這樣不用動腦筋思考,可以偷偷干些別的事情。雖然學生從理論上能夠理解“角色扮演法”有利于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專業素質,但多數學生認為“角色扮演法”并不適合“報檢實務”這種教學任務重、考證時間緊的課程使用。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角色扮演法”不利于知識的傳授,不利于獲取高分,不利于順利拿到報檢員資格證書。他們潛意識中認為“角色扮演法”是一種調味品,不應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三)學生角色扮演不到位。
在實際模擬課堂上觀察,有的學生表演不到位,比如學生在扮演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實施具體檢驗檢疫工作時,有的學生拿著稿子讀;有的學生動作太過嚴肅;有的同學聲音太小,等等。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與學生本身性格和事前準備工作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學生性格開朗,就有可能放得開;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就有可能放不開,無法發揮應有的模擬效果。同時,學生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角色扮演的效果。加之,有些學生扮演擅自加上一些幽默話語,使臺下學生哄堂大笑,容易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影響教學效果。精彩的角色扮演不僅要求對報檢知識的理解,而且要求學生能夠吃透劇本,善于揣測角色的情感與心理,真正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在“報檢實務”課程實踐教學中實施“角色扮演法”的具體措施
(一)教師應做好內容設置、角色分配的準備工作。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模擬情境、任務,對該情境、任務及涉及的理論內容提前錄制好微課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做好角色模擬準備工作。諸如,在模擬報檢員到檢驗檢疫局進行報檢時,學生要嘗試營造檢驗檢疫局的工作場景,必要時需找相關服飾及道具。不僅鍛煉了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些準備工作在課前都應提前做好,教師提前認真備課,錄好微課視頻,學生應提前針對授課內容和微課視頻自主學習,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避免了上課一味講知識點的弊端,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endprint
(二)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模擬氛圍。
“角色扮演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愉快、輕松、合作的課堂氛圍,這對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愉快、輕松、合作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只有快速融入角色,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環境的主人。在“報檢實務”課程上采用“角色扮演法”能使學生很快融入報檢業務角色,無論角色是報檢員還是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及相關單位,對于學生深入學習報檢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情景再現作用。每位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演出,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因此,在準備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生怕哪點做得不好,使角色模擬不完美,當然有了這樣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以往授課有很大提高。因此,創造良好的模擬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師應適時引導,輔助學生順利完成模擬工作。
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教師應適度掌控課堂,在活動中協調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對強制性產品認證概念不清楚,教師應幫助學生給予必要的解釋與說明,及時歸納總結在角色扮演中的認識和理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解答,并引導學生思考。當然,教師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扮演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對報檢員提出一些適當要求。這樣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而且增加了師生間的情感。角色扮演法最大的特點是思維開放性,過度的開放性容易使學生迷失方向,找不準實際工作情況。教師應有效遏制并及時深入學生中,從細微處入手,深入了解學生真實水平,對癥下藥,既不能否定學生的能力,又不能高估學生的水平,有步驟有條理地引導學生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新國,王利杰.角色扮演法在高職院校《報關實務》貨物通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2015(12):147-148.
[2]畢優愛.情景模擬、角色體驗——“模擬角色法”在外貿單證課程教學中嘗試[J].教育探討,2015(1):94-95.
[3]錢華生.高職報檢業務課程項目化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4-17.
[4]陳明舒.進出口報檢課程實踐教學的創新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1):108-110.
基金項目:安徽省質量工程一般教研項目,編號:2014jyxm4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