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扎西列珠 王偉 羅安榮
摘 要 本文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植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在植物學教學改革中應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制定教學大綱,削減理論教學學時,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因材施教;應突出專業特點,凸顯西藏特色,為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服務,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水平人才服務。
關鍵詞 植物學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botan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It is suggested that formulating teaching syllabu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reduce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time, increas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ime, t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and highlight professional featur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 in the botanical teaching refor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the community to develop high-level talents.
Keywords Botany;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植物學是研究植物的形態構造、生理機能、生長發育的規律,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規律、植物的進化與分類和植物資源利用的一門科學。植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是高等農業院校眾多專業必開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等課程的基礎,在學科建設和專業培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目前,我院開設植物學課程有農資、園林、水保、環科、森保、林學、農學、園藝、草學、生態、生技等十余個本、專科專業,教學任務重。
1 研究背景
筆者一直從事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有兩個方面問題:其一,內容編排不合理,時令不利于教學工作開展。開設植物學時,林芝正值隆冬,對實驗材料的采集造成很大困難,難以達到想要的實驗效果;反之,如果把實驗部分放在第二年春天,又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3-4]其二,理論學時過多,實踐學時偏少。在強調“會思考,能實戰”教學理念的今天,這種過多強調理論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過時。西藏沒有本地的植物學教材,現在使用的教材內容在編排上與西藏實際有很多不相吻合的地方。植物學內容龐雜,有些理論陳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認真加以取舍,將會造成嚴重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現象。[5]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生命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植物學在學科地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沖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體系的要求。[6-7]如何對傳統的植物學課程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部分進行客觀、務實、有效地改革,是目前植物學學科面臨的當務之急,更是面向生產實踐第一線的農業院校的重要課題。[8]
教師如何對教學內容作出取舍和合理編排,如何加強實踐教學,如何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因材施教,這是植物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2]。因此,加強植物學教學研究,探索適合西藏實際的植物學教學方法十分必要。
2 研究內容
2.1課堂教學改革
2.1.1 結合西藏地域特色優化教學內容
植物學發展歷史悠久,有著嚴格的教育體系和知識體系,老一輩吃苦耐勞的精神本色不能丟。重點介紹林芝有代表性且常見的植物,最好是校園里就有的植物,一方面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地方特色。因此,在把握植物學課程整體內容的基礎上,努力結合西藏的地域特色,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才能調動學生學習植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植物學的興趣。再者,對上課內容可做調整,比如“植物的花”,可以調整到第二年春天,可以利用校園豐富的植物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1.2 與學科前沿發展緊密結合
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前沿科學進展的講授。中學已經講過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減少上課學時,對于最新的科學前沿,多給學生介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比如校園植物高山松和光核桃,現在都是研究的熱點,一個在遺傳進化上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價值,一個在觀賞和資源利用是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給學生著重介紹,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適應世界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2.1.3 關注植物學應用與生產實際
西藏沒有植物學本土教材,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內容教學,勢必會造成理論與實際相脫離。要根據植物分布的不同地域,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改革,相應修改教學大綱,合理取舍內容,結合西藏的地域實際和教學實際,刪減教材中南方地區植物相關內容,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體系。同時,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園林專業,增加園林植物配置方面知識的講授,農資專業,增加農業應用價值方面的講授,對林學專業,增加林業資源方面的內容。
2.2 實踐教學改革
2.2.1 實驗教學endprint
開展三方面工作,首先,重視基礎,加強驗證性實驗(細胞、根、莖、葉、花、果、類群)。中學有基礎,可以通過圖片預習,實驗觀察等方法;其次,開展綜合性的拓展實驗,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再次,鼓勵學生申報“大創項目”。指導教師負責把握方向,幫助學生開展探索性實驗,學生自擬題目,提出問題和思路,設計方案,并自主實施。在保證掌握基礎知識、發現問題和實驗技能三個基本能力的基礎上,促進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2.2.2 野外實習
在實踐教學中,把制作標本和檢索表,鑒別植物等環節落到實處,切實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主要開展三個方面工作。首先,認知是基礎。能夠完成植物物種鑒定。其次,提高是目標。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儀器、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野外調查、數據分析等基本能力,具備基本的科研素質。再次,探究是目的,完成野外實習報告,形成最終成果。采用多樣化的考核辦法,如制作標本、鑒定標本、小論文、實習報告等,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評定等辦法,使實踐教學取得實效。成績評定:植物識別30%,查檢索表12%,作業8%,平時表現10%,小專題論文40%。
3 展望
綜上所述,植物學課程在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建議從兩方面重視植物學教學改革工作。其一,重視知識傳授。妥善解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學時比重。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和編排,做有針對性的適當刪減,突出專業特色和西藏的地域特色。其二,加強智力培養。傳統植物學教學模式一味地強調口傳心授,這限制了學生活躍的思維,不利于智力的培養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年輕教師富有工作熱情,但缺乏工作經驗,在教學中多注意一些基礎知識的傳授,加強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注重智力訓練和培養。教師應該把握知識的前沿和熱點,積極推廣項目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與智力的培養,使三者更好地融合起來,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南文斌.新時期高校植物學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7.34(1):110-112.
[2] 榮冬青,樊英鑫,喬永明,楊德浩,牛瑞明.植物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現代農業,2015(5):108-109.
[3] 賈娜爾·阿汗,楊曉絨.提高植物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實踐[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2014(9):73-75.
[4] 陳東紅,黃勇,阮穎.植物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1):336-338.
[5] 徐瀾.高等師范院校植物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7):123-124.
[6] 龔維,張榮京,謝建光,郝剛.以興趣培養為核心的植物學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21-22.
[7] 鞏紅冬,王玉林,李彪.基于問題式教學策略的植物學課程翻轉課堂構建[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7.26(2):67-70.
[8] 郝文芳.地方農業院校植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2015.43(8):367-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