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均
摘 要: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學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推動教育發展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體育新課程改革之后,體育教學在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之下,基本適應了時代對體育教學的新要求。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體育;教學
1初中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因循守舊現象明顯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一刀切”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對學生的智力、勤懶教師一直是作為體育教材的“完全執行者”,在教學活動中極其缺少改革與創新。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這種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這時,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大膽改革和創新就顯得尤為必和命運等進行判定。
1.2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對體育成績的考評一般只是按學生的性別進行區別對待,而沒有意識到同一性別之間差異的存在;僅僅只是將體育項目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體育學習以及訓練程度的位移標準,對他們學習能力的高低以及勤奮程度的大小進行“一刀切”式的評判。這種做法不但沒有重視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同時也違背了學生自身身心的發展規律。在新課程理念之下,需要通過定選結合、綜合評定的方式構建全面而科學的考核機制。
2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
2.1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課堂
學生自主學習談到體育課堂上的“開放”,人們往往容易將它與所謂的“一個哨子、幾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學方式等同起來,認為“開放式”教學就是教師不負責、不認真的一種表現。其實不然,“開放式”教學中的“放”并非是“放羊式”中的“放”,而是建立在教通過有組織、有目的和有計劃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減少教師在其中的不必要約束與干擾。例如,當學生進行投擲訓練時,教師可以撇開傳統的統一指揮、集中訓練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讓學生自行進行分散式投擲練習,教發現表現好的學生,應該立即予以肯定和表揚。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肯定有效的訓練動作和投擲方法,給其他學生做好榜樣。
2.2優化體育教學手段,推動體育教學改革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因材施教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整體的知識水平,而且要在保證學生身體機能得以正常發展的前提下,讓學生的潛能夠完全得到激發,最大限度地達到初中體育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對體育教學手段進行優化,通過室內教學、課上活動以及課下鍛煉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體育教學方式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學習時間的有限性,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在下課之后進行鍛煉,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這樣,不但有效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還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整體提高他們之間的默契感,讓學生學習團隊精神中必要的妥協、適應精神。
3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個性創造的學習行為,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培養其創新意識。
3.1引導創新
我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角度出發,積極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因素,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九年級籃球動作組合練習中,要求學生自編自創運球過人、投籃,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積極開動腦筋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創造出多種多樣的練習,如胯下過人、運球轉身過人、勾手投籃、轉身投籃等新穎實用的動作。我對有代表性的動作與學生共同討論與評價,肯定成績,鼓勵創新。練習中,由于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3.2啟發探究
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適于學生思考的探究程序,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動作的特點和要領,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在課堂教學中通常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踐、去歸納和總結。如:學習“彎道跑”技術時,我先不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先要求學生自己練習,在跑動中提示學生體會直道和彎道上身體姿勢的變化,特別是彎道上左腳與右腳的著地部位,左手與右手擺臂特點,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讓學生根據自身體驗得出彎道跑的技術要領。學生通過體驗、自己歸納、相互交流、教師認可及表揚,自然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
3.3鼓勵質疑
在教學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手讓學生猜想和提出假設,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思維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當今體育教學中,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命令態度約束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教師,我們應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探究,讓他們的潛能和創新意識充分地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
4總結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必須堅持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讓全體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小主人”,才能實現體育教學優質高效,才能促進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必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創新的習慣,才能煥發出新課程理念在體育課堂中的指導作用,才能讓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唐軍良.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問題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3,(01):89-90.
[2]林坤榮.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