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萍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提出“讓幼兒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指出幼兒的學習應該突出生活中學。生活材料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成為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的載體。生活材料是幼兒熟悉喜愛的材料,為還原生活情境搭建平臺,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投放怎樣的生活材料?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探究,讓幼兒在探究學習中充分感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生活材料;幼兒數學;活動
一、生活材料的選擇
1.生活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認知特點
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生活材料在選擇上要考慮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性,使每個幼兒都能輕松自如地進行探究。
如,小班前期提供3個瓶子和3個瓶蓋,讓幼兒給瓶子找瓶蓋;小班后期提供3~5個瓶子和瓶蓋,在瓶子和瓶蓋上標上對應的數字或點子,讓幼兒按數字給瓶子找瓶蓋。又如,中班前期提供紅色、藍色大小一樣的牛奶瓶蓋,讓幼兒按照規律,給小火車安裝車輪;中班后期提供紅色、藍色大小一樣的牛奶瓶蓋,讓幼兒創造性地有規律地給小火車安裝車輪;大班提供不同顏色、大小的瓶蓋,讓幼兒創造性地有規律地安裝車輪,并做統計。根據每個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適宜的生活材料,不僅保護了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求知欲望。
2.生活操作材料的收集要結合教育內容和目標
什么樣的生活操作材料就可以引發什么樣的活動,結合教育內容和目標收集的生活材料,直接關系到幼兒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兒對生活材料的操作過程,便是將數學知識逐步內化的過程。
如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教師結合教育內容和目標收集瓶蓋、吸管、勺子、叉子和衛生筷。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不同的生活化材料的過程中理解感知排序的規律性。
二、生活材料的提供
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以為數學操作服務,熟悉的材料更容易引起幼兒的教育認知,所以,合理地提供生活化操作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1.生活材料的豐富多樣性
由于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動中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能較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數學活動“比比誰最多”,讓幼兒感知10以內的物體數量,可以提供花生、黃豆、筷子等生活化材料,游戲中幼兒用筷子夾種子并做記錄,豐富的生活材料吸引幼兒,讓幼兒喜歡操作,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
2.生活材料的情境趣味性
生活材料是從生活中來,幫助幼兒學習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生活材料創設生活情境,讓幼兒感受更加親切。幼兒輕松、自然地在模擬現實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如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教師把教學內容情境趣味化,幼兒用粗細、長短不一的吸管幫助小動物修橋,學習感知AABB的規律排序;幼兒用紅色、藍色的瓶蓋幫助小動物鋪路,學習感知ABBABB的規律排序;幼兒用勺子、叉子和筷子,幫助小動物破譯密碼,學習感知ABCABC的規律排序;最后幼兒用吸管、瓶蓋、勺子、叉子和筷子等材料,幫助小動物給大門設計密碼,進行創造性的規律排序學習。自始至終,幼兒都是不知不覺地、自愿地、主動地進入充滿樂趣和濃郁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學習,為幼兒搭建了樂意、愿意有效學習的平臺。
3.生活材料的一物多用性
教師在提供生活材料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使生活材料能夠“一物多用”。在提供材料時要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一物多用性。如瓶蓋、勺子等生活材料,即可放到數學活動“感知7以內的數量”,進行7以內數字與數量的感知學習;還可放到數學活動“分一分,比一比”,進行分類學習;又如粗細、長短不同的吸管,即可放到數學活動“比一比”,學習感受粗細、長短、高矮;還可放到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學習按粗細、長短、高矮進行有規律的排序。
4.生活材料的安全滲透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在數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生活材料,安全性應是第一位的。選擇生活材料時應考慮材料無毒、無味、無輻射,對幼兒無傷害隱患。投放前要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如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教師應將搜集來的吸管、勺子、叉子、筷子等生活材料進行清潔消毒后,提供給幼兒操作;幼兒操作完,教師將收回的生活材料再次清潔消毒,為下一次活動做好衛生安全工作。另外,投放生活材料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滲透到操作要求當中,增強幼兒對材料的安全意識。
總之,教師要用一雙慧眼把握生活材料的特性,合理選擇運用,充分發揮生活材料的優勢,讓幼兒在操作中樂意學數學,喜歡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參考文獻:
[1]王亞.大班幼兒探索發現活動中教師提問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1.
[2]陳錦綿.幼兒園數學操作材料的選擇[J].考試周刊,2012(96).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