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樂韞
【摘要】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中職生的溝通能力,增強閱讀能力,在課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中職語文教育沒能認識到中職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化差異,束縛了中職生的全方位發展,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論以中職生為中心,實施個性化教育,能從多方面促進中職生的進步。文章簡要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論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中職語文 閱讀教學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085-02
語文是基礎性的學科,學好語文也能更好的為其他學科服務。中職語文學習過程中,每個中職生的智力水平都不一致。學習過程中,有的中職生進步較快,有的成績穩定,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中職生學習特征,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習的效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看到閱讀的本質,注重培養中職生的閱讀技能、閱讀中的感受,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興趣,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多元智能理論中,豐富了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方式,能全面的促進中職生的進步。
一、中職學習語文教學的現狀
和普通高中語文教學不同,中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就業。當前的中職語文教育中,許多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存在著抵觸情緒。通常情況下,中職生的語文基礎較差,思想上不能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加上語文本身的課程比較枯燥,往往需要大量的背誦和記憶,更加增添了學生對語文教學的反感程度。一些中職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教學時長期不見成效,也容易出現灰心喪氣的現象,從而放棄學生。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和學習的學習習慣不相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學生的不積極和教學方法的不當使得中職學校語文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教學效果遲遲得到改觀。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肯定自己
人和人之間在本質上并無較大的智力差異,只是每個人的智力優勢領域和類型不同。多元智能理論改善了傳統語文教學中的一些不公平做法,能幫助中職生認清自我,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中職語文閱讀學習中,每個中職生都有自身的特長和個性。教師只有意識到中職生的不同之處,才能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師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這些方式考慮到了中職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知識類型等,能有效的激發中職生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二)促進了教育的個性化
教師尊重中職生的個性,能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在不斷自我進步中,肯定自身的價值。多元智能理論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中職生為主體,充分尊重中職生的個性,做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這樣才能提升教學的質量,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1]。多元智能理論為中職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得每個人都能人盡其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中職生也能在閱讀學習中得到更多的快樂,扎實閱讀的技巧。傳統的中職語文閱讀教育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差,抑制了中職生的多方向發展。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語文只是單純的沖刺成績,導致中職生在學習中容易受挫,心理上本能的逃避,甚至出現厭學或是放棄語文的現象。
(三)正確評價學生
教師在對中職生評價時,也不能簡單以某一方面為參考,這樣會造成對中職生的不公平。評價時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更加的完整[2]。傳統的學生評價只以考試成績作為標準,顯然是片面的。多元智能理論下,能從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創造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指標,能將中職生從傳統的筆試考試成績中解放出來,發現自己的優點,增強對自身的信心。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是奠定大學閱讀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師的作用非常關鍵,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要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中認識到每個中職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多和中職生接觸,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為實施個性化教育奠定基礎。以往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培養中職生的語言能力,多元化發展不足。多元智能理論對中職生的智力作出了充分的照顧,實現了因材施教。
(一)對中職生進行多角度引導
由于中職生的語文基礎、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閱讀中也會有不一樣的體驗。語文教師為了加深中職生的閱讀理解,就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表達方式、寓意等,加強對中職生作出引導,以提升每個中職生的閱讀能力。高中課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首先要減輕中職生在心理上的負擔,對中職生多鼓勵。教師要鼓勵中職生多發言,積極發表對文章的看法,大膽的作出評論。語文閱讀中尤其是一些散文,理解時難度非常大,教師要讓中職生熟悉文章寫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事跡等,方便中職生理解。如中職生在閱讀余光中的《鄉愁》時,語文教師要引導中職生采用多種方式閱讀[3]。《鄉愁》一詩中蘊含了深刻感情,中職生要深情閱讀,讀出詩歌的節奏、重音和感情,深情閱讀要了解創作的背景和詩人的情懷;教師還可以讓中職生進行細膩的閱讀,讀的時候留心詩中的具體事物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感受作者生活方式的變化。此外,教師還能讓中職生優美閱讀,讀的時候注意詩中用到的修飾,如郵票是小小的,船票是窄窄的,墳墓是矮矮的,海峽是淺淺的,這樣能感受到詩人用詞的雕琢,體會到其中的文字之美[4]。教師通過多個角度的引導,能對文章進行深層次解讀,使得中職生加深印象。
(二)增強多元智能理論和教學的結合性
多元智能理論是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理論基礎,是培養中職生全方位發展的有力工具。中職語文教師要加強多元智能理論和語文閱讀教學的聯系性,以提升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對中職生的智力特征、中職生基礎等多方面深入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實施多元化教學。如教師要對一些基礎較差的中職生,在閱讀訓練時要準備一些簡單的內容,以讓他們熟悉閱讀的步驟和相應的模式。基礎較好的中職生,教師應適當增強閱讀訓練的難度,增大訓練量。立足于中職生開展閱讀教育,使得教學更加的有方向性。語文教師要對中職生多提問,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培養中職生在閱讀中思考的能力。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充當絕對權威的角色,要放下身段,和中職生進行積極的探討,尊重中職生的想法和意見。對中職生評價時也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創新評價方式,如開展自我評價和中職生評價等,保障評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