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產業的升級改造,我國急需專業技能型人才來發展我國的制造業。為了完成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職業教育需要創新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其中,職業教育中也需要培養模具型人才,從而使他們投入到我國的經濟與文化建設中。由于我國模具工業發展的比較迅速,模具型人才也面臨缺口。因此,國家需要構建模具型人才發展戰略。如國家在職業教育中需要做好中職、高職、本科的銜接教學工作,以便滿足我國對于技術性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模具教改 課堂教學質量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234-01
現今模具被應用到家電、汽車、建材等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并且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不過,我國卻缺乏相應的模具型人才。因此,國家重視培養專業技術性人才。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并可以為國家輸送模具型人才。此外,職業教育在我國也分為中職、高職。因此,院校在培養模具型人才時需要以中職教育為教學基礎,高職教育發揮承接作用,本科教育發揮引領作用,進而培養出一大批“高精尖”技術型人才。
一、中職、高職銜接
1.進行中高職具體銜接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1)透過中高職課程銜接與創新
職業院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通常只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忽視了企業對于特定人才的需求,導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社會需求產生脫節。因此,院校可以與企業對接,進而設置相應課程內容,定點培養技能型學生,從而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
(2)透過中高職技能分層與提升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需要做好分工培養模具型人才的工作。如中職教育培養中級模具型人才,高職教育培養高級模具型人才,進而使得我國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層次化,從而滿足制造業所需求的人才。此外,學生可以通過中職教育升級到高職教育,提升自身職業技能水平。
(3)透過中高職銜接
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可以簽訂“校校合作”協議。如中職院校的學生通過考核可以轉入合作的高職院校,進而深入學習職業技能。校校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能有效提升學生專業技能,使學生成為高端技術型人才。此外,中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進而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需求。
(4)實施教學方法與教學考評的銜接
職業院校的教學方法需要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因此,教育方法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完善。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同時,模具的教學效果也需要進行考評。如學校和企業共同評價學生學習質量,促使學生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2.進行中職生系統化培養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1)在教學培養方案方面的改革與深化
企業可以與中職院校簽訂合作方案,進而建立實習基地,從而讓學生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學生通過企業這個合作平臺可以有效發揮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自身實際操作能力。此外,中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機制還可以完善教學課程,讓學生深入體驗模具制作工藝,并感受模具課程的魅力。另外,校企合作還可以形成資源共享的教育模式,進而增強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實施“三階段培養目標”的改革與深化
職業院校需要根據院校的能力分步驟、分批次的進行培養人才的規劃,從而針對性的培養專業技能人才。首先,中職教育需要培養學生基本的專業素養,從而為學生的高職教育學習奠定基礎;其次,高職教育需要深化職業教育,進而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最后,學生需要在中高職教育中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總之,不同的職業院校需要發揮自身優勢,進而培養各自類型的人才。同時,中高職院校也需做好銜接教育的工作,提升學生應用模具的水平,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3)項目課程建設與改革深化
中職、高職院校開設的項目課程不僅需要基本的職業教學科目,還需要做好院校教育的銜接工作。因此,職業院校的課程需要進行融合發展。由于中職、高職院校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院校開設的項目課程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深化。如課程的設置既要考慮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又要深化課程改革,從而使課程內容更具有實用性。總之,職業院校設立的項目課程需要接近企業的需求,社會的發展。
(4)學生管理理念與模式的改革與深化
職業院校的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職業院校的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把“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轉變教學模式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專業技能的研究上。此外,學生需要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中高職教育的銜接,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時更具有挑戰性。因此,中高職院校需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進而深化自主學習模式。
(5)雙師型教師培養方式的改革與深化
教師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時也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例如,教師在學生深入企業的實踐基地學習模具制造工業流程時可以主動地加入到企業生產線上,進行實際操作,從而發揮自身的教學素養。此外,職業教師在中高職院校銜接后還需要深入了解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而把模具教學課程進行深化與提升,從而培養高技能人才。
二、高職、本科銜接
當今社會雖說重視高技術型人才,但是很多企業還是要求學生的學歷。因此,學歷仍然是一塊敲門磚。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不會授予學位,部分學生在就業時容易受到歧視。因此,高職院校在做好自身教育銜接工作后還需要提升學生的學歷。例如,職業院校可以與本科院校開展合作機制,讓優秀的職業院校畢業生直通本科教育,從而使學生得到學位證。此外,高職、本科教學的銜接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并可以保證教育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職業教育模式也需要創新發展。由于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企業的發展也需要更多的制造型人才。此外,中國制造業受到了創新驅動要素的助推也在進行轉型,即中國正在由“制造大國”轉向“智造強國”。因此,職業教育需要迎著發展的潮流順勢而上,進而培養一批創新型模具型人才,從而助推國家的制造業發展。我國職業教育也需要做好承上啟下的作用,即中職、高職 、本科職業教育要發揮自身職業教育的優勢,滿足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崔勇.體驗教育理念下農科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實踐探索[J].高教論壇,2018(06):108-110+123.
[2]張煜,鄧玉婷,毛海燕.中職直通本科的合法性基礎研究[J].廣西教育,2018(15):41-44.
[3]張蕾.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發展困境與破解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18(01):38-43.
作者簡介:
盧尚文(1983.10-),男,漢族,湖南益陽人,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加工工程專業2007級碩士研究生,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SiC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及異種材料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