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麗
【內容摘要】當代課堂管理理論認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溝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關系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英語課堂 有效溝通 師生關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師生關系已從陳舊的師道尊嚴的壁壘中解放出來,正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良好起點。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師生關系形式和內涵方面,首先要規范教師的職業責任,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教師要為人師表,鉆研業務,認真備課,科學講授,重視自我修養和自我約束、自我提高,避免滿堂灌的傳統教學形式,樹立師生民主平等交流、相互促進、教書育人等新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樹立個性化教育思想,管教管導,既要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對學生不成熟的發言要循循善誘,疏而不堵。
當代課堂管理理論認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溝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關系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也是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有效地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一、要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統一整體。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既不能重教輕學,又不能重學輕教。教學“貴在引導,妙在開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其主導作用重點體現在“導”。教師在從事課堂教學過程中,需做到既不能全包總攬,又不能撒手不管,要采用啟發式等先進教學方法,以引導為主,講解為輔,誘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死學為活學,變難學為易學,由學會到會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其主體作用表現在,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教學的每一環節,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完整經歷學習知識的全過程中,變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結論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變消極應付學習為積極地正確對待學習,并在積極、主動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善于運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重要的溝通方式。通常,教師在課堂中經常運用的肢體語言包括:
1.眼神接觸
眼神接觸是課堂上師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過訓練,教師不僅 要能自然地注視每一個學生,而且要能從眼神中讀懂學生的要求和 態度,傳達自己對學生的評價及對整個教學情況的態度,及時提醒 學生專心學習。
2.身體接近
課堂上教師的言語批評既會中斷教學活動,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就是身體接近。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走進學生,或輕輕地拍拍學生的肩膀就能使其端正行為。
3.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
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是肢體語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可傳達許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師在調控學生課堂行為的過程中,可恰當利用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來傳達信息。
正是無聲勝有聲,無聲的語言更美呀!教師要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自然地、和諧地結合起來,以促使課堂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達到較佳狀態。要關注溝通者之間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溝通者之間心理交往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吸引。
三、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要全身心地熱愛自己的業務工作,具有探求教育工作藝術奧秘的“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以此為動力來激發自身業務素質中的創造性潛能。對于千篇一律、重復單調的業務工作中的每一環節如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和課外輔導等方面進行反思和研究,尋求取得最佳效果的最佳方法,長時間持之以恒地研究探討,教師定能逐漸形成富于創造精神的業務素質。
在課堂管理中,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其次,學會自我控制與耐心是教師的基本品質。無論課堂上發生什么事,教師臉上始終保持著一副平靜輕松的表情,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制勝的法寶。最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學識及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
有效的課堂管理需要融洽的師生關系打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教學關系中平等的首席,教師的重要作用在于引領而不是替代,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尊重和贊賞,要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只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有課堂上師生的積極行為,才能有課堂上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意義的創建,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課堂管理。
結語
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按照傳統的理解,這句話是讓教師對學生要無私地奉獻,甚至不惜親情與生命,所以教師要視學生為子女。其實這句話并不是讓教師簡單地燃燒自己,而是要讓教師在如何成為一支“有質量”的蠟燭上“進位”,而在與學生的爭光奪彩上“退位”。在求學生涯中,我們既會碰上“教師的優秀”,也會碰上“優秀的教師”,前者往往用他的優秀來換取自己的成就感,讓我們遠離了學習;而后者往往用他的優秀來換取我們的成就感,讓我們離學習越來越近。
【參考文獻】
[1]宋運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韓雙喜.管理中如何有效溝通教程.百度文庫.
[3]葉子, 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0-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