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
摘要:本文對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推進進行了探析。若有不足之處,還望同仁不吝賜教。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098
1994年我國頒布的《教育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這是我國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1995年國務院頒布《教師資格條例》,2000年教育部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師資格制度開始在我國全面實施。2000年,我國出版的第一部對職業進行科學分類的權威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首次將我國職業歸并為八大類,教師屬于“專業技術人員”。
教師職業發展的核心就是教師專業化,教師專業化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趨勢,受到很多國家的重視,也是當前教育改革實踐提出的一項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葉瀾教授把教師專業發展理解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或教師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依教師事業結構,教師專業發展可有觀念、知識、能力、專業態度和動機、自我專業發展需要意識等不同側面;根據教師專業結構發展水平,教師專業發展可有不同等級。近年來,我國為適應教育發展對教師新的需要,開展了教師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形成了立體化、多樣化的教師培養模式新格局。
一、加強教育法制化建設進程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無一不是靠教育立法來啟動和鞏固的,教師專業化發展也離不開教育法制法規的支持。我國教育法制的建設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至今已頒布了一批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等,這為我國實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法律依據,為我國教師專業化提供了穩定有序的發展環境。雖然在教育法制化方面已取得一些成就,但現實中法律意識往往還很淡薄,教育法制法規實施不力且缺乏有效的監督,像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及執法主體不明、監督不力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從教育發展的趨勢而言,教育法制化的力度還需加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執法、守法、監督等制度建設,充分發揮教育法律、法規應有的作用。
加強教育法制化建設,要求學校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革,形成自主管理的機制,這就要求管理的權力下放,學校成為自主決策和改革的主體,教師自主管理學校;要求在教育管理實踐中以人為本,在充分肯定教職員工個人價值和全面挖掘其潛力的前提下,積極吸取全體成員參與管理活動;在發揮全員聰明才智的基礎上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管理以求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這樣不僅使學校成為一個為學生將來做準備的地方,也是一個教師發展的基地。就學校中最重要的一塊——課程來說,教育法制化就確立了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因為他們身處最前線,最了解學生、最能做出正確的課程決策,也是研究者,懂得教育規律,因而完全有能力開發一個更有效的課程。特別是在法制框架下的課程開發中,吸收原來的課程專家、教育行政人員以及社區家長代表等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與決策,這樣就在更能夠確保學校自主課程開發管理的先進性、有效性和特色性的同時,教師也在共同合作中不斷地提升了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二、完善教師培養課程設置
關于教師培養課程的設置,它是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主要體現。首先,針對我國教師教育課程的專業特征不明顯的問題,在設置教師培養課程時必須樹立教師專業課程觀,建構起突出教師專業性的課程體系。在繼續鞏固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把教育科學課程列入教師教育專業課程,并賦予其與學科專業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開設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的課程,如教學設計、教學測量與評價、現代教育技術等。其次,教師培養課程設置應突出基礎性、時代性、前瞻性和發展性,使師范生成為一個擁有教學工作能力和先進教育理念的教育者、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動機的學習者、一個能進行課程開發與創新的研究者。再次,課程設置要突出教師培養課程的綜合性,打破學科壁壘,開設一定的綜合課和通識課,使人文的、教育的及自然科學的知識互相交匯融合,為師范生打造寬厚的知識基礎,培養其綜合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知識整合能力,使師范生形成明顯的教師專業優勢和社會就業競爭力。
另外,要統籌規劃、堅持連續性,加快教師培養的一體化進程。就是要使職前教育與職后提高的一體化、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教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一體化。就是要適應學習化社會的需要,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把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教師培養各個階段相互銜接、各有側重的教師培養體系。
三、樹立終身學習及教育的理念
顧明遠教授在《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一文中指出:教師要在“教育理論上創新,樹立現代教育觀念,要樹立培養個性的觀念,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樹立教育國際化觀念,要樹立網絡教育觀念,要不斷提高師德修養”。作為塑造靈魂和未來、肩負培養知識型及智慧型人才重任的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就是要先育己而后育人,通過本身不斷的學習,以自己的發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達到教學相長。王長純教授就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終身學習過程,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不斷成熟、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在以往的那種封閉、僵化的教育環境及其他多種原因的影響下,許多中小學教師認為教師的職業知識、能力一經形成便會終生受用,一次性的知識儲備就可以應付一個人一生的生活,視繼續學習為畏途,是浪費時間,無所謂再學習、發展的問題。這顯然不能適應當今以信息化、知識化和學習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也不能應對教育改革的挑戰。
教師專業發展是動態的過程。教師要從稚嫩走向成熟,除了堅持不斷的學習,還要開展研究和思考,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新課改重視人的發展,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重視教師專業的發展,新課改呼喚教師專業發展與課程改革齊頭并進。
(作者單位:山西省河曲縣教學研究室 036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