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昊
摘 要:隨著信息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的電子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電子信息技術正面臨著轉型,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從電子信息技術的內涵入手,研究分析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闡明轉型策略,健全信息技術管理體系,推進標準化應用機制、增強企業社會責任和提升電子信息技術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電子信息技術;“互聯網+”;轉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04
一、 電子信息技術的內涵
電子信息技術是研究開發、設計、生產、維護和管理電子信息產品和系統的理論與技術,也是工業實現信息化的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屬于“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范疇,它是“工學”學科中涵蓋面最廣、滲透力最強的學科。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支柱產業,它不單單制造廣播電視設備、通訊設備和電子零器件等,在軍事領域還有重要的應用,比如電子對抗、電子干擾等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早在2012年,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銷售額就突破了10億大關,行業增速在國際上保持領先水平。我國目前是全球上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地之一,在一些高科技領域比如通信和數字媒體等方面研發了新技術,創新了行業內的發展,但是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核心技術的發展上處于弱勢水平,產業面臨轉型升級。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在創新方面不斷突破,企業在研發和投入上的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很多電子信息企業的領導也越來越重視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其中以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的華為為例,華為集團每年的研發投入超過其銷售額的10%,但是主要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強是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普遍存在的問題。從2015年開始,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的進出口額都開始下降,電子材料、電子儀器設備和廣播電視設備下滑明顯。
(二)缺乏專業人才
人才是各個領域發展的關鍵因素。電子信息技術高端人才需要軟硬件兼容的高級計算機人才。在我國很多軟件人才考取軟件系統分析員、高級軟件設計師等,這也是電子信息技術缺乏的人才,但電子信息技術也需要一些操作技術工人,在人力市場上非常緊俏,我國從事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很多,但真正的高端人才,我國與西方國家比較相差甚遠。
(三)發展環境不樂觀
在我國電子行業發展環境不容樂觀,存在一定虛假產品,嚴重影響了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虛假信息技術一直充斥著我國的電子信息市場,假冒偽劣產品也一直困擾著我國的電子信息市場,最近幾年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內的電子信息技術蒙上了一層陰影。另外,再加上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屬于新興的技術,法律方面還未能及時完善,留有一些空白,使得一些人膽大妄為,這就對電子信息技術的良性發展無形當中制造了很多的障礙。盜版的產品充斥著整個電子信息市場,使競爭升級并惡化,該市場的環境越來越惡劣,影響了電子信息技術研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電子信息技術要加快發展,與國際接軌,但必須先治理環境,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文件,為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保駕護航。
三、“互聯網+ ”時代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策略
在“互聯網+ ”的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推動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但是這兩年來,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的規模雖然不斷擴大,參與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是核心競爭力不強。在宏觀經濟方向看,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慢。電子信息技術要和“互聯網+ ”融合創新,實現行業的整體上升和發展。
(一)構建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的管理體系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要提高質量還要重視效率。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對所有的產業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電子信息技術,傳統產業的升級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和工業化的應用。我國實行科學發展,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企業的創新發展中也要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根本理念,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前提下,信息化是電子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牢牢抓住的推手。
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只單純地依靠企業間的合作必然會弊病叢生,必須要有政府的主導,制定融合標準,引導企業主動貫徹執行,引導智能制造成為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目標,提高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水平,構建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的管理體系是實現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策略。
(二)增強電子信息企業社會責任
在“互聯網+ ”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是發展的主體,它自身特點表明電子信息技術重視發展創新,更重視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化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電子信息企業首先要樹立的觀點。不少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只追求經濟效益,完全忽視了企業的社會效益。電子信息企業大多數是高新科技產業,與一些中小型的食品價格和化工企業不同,對生態的影響比較小,但是國家電子信息企業應該增強國家的戰略規劃責任,產品的投入和研發要和國家“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結合起來,在技術的推廣和轉型升級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提升電子信息技術國際競爭力
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在電子信息技術中形成了眾多的自主品牌,有利于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但是核心競爭技術一直是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薄弱環節。在“互聯網+ ”時代的影響下,創新、融合發展是未來電子信息技術重要的發展趨勢。
今后,電子信息技術要想實現產業結構的生機與優化就要考慮“跨界融合”的問題,攻破技術難關,與別的產業構建多方聯動,在國際上掌握話語權,提升電子信息技術國際競爭力,才能在在電子信息技術國際標準的制定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鼓勵電子信息企業積極尋求跨國合作,融合創新發展,學習國外優秀企業的創新理念,增強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侯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16).
[2] 劉超.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科學技術創新,2017(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