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晨鑫
摘 要:市場經濟若想健康、穩定、和諧地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法律來規范和約束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商法也就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伙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因為其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誕生,對維護市場秩序、保證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以及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都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被人們稱為市場經濟中的“定海神針”。
關鍵詞:商法;市場經濟;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06
市場經濟的顯著特點就是市場化,所有經濟主體的活動都要受市場機制的協調和指揮,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在市場體制中產生、完成,這些經濟主體的活動是自由的,誰的權益都是正當的,但如果經濟主體的活動不受約束、無限自由,無疑會造成市場經濟的混亂。故而,市場經濟若想健康、穩定、和諧地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法律來規范和約束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商法也就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伙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因為它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誕生的,對維護市場秩序、保證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以及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都有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被人們稱為市場經濟中的“定海神針”。本文集中探討商法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一、商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在我國,中小規模的企業數量龐大,是市場經濟中不容忽視的群體。但在市場經濟中這些企業也出現了發展后勁不足的情況,其中一大原因便是融資困難。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這些企業一般存在的社會信用不健全、企業信用缺失、總體資信狀況欠佳、貸款擔保條件不足、直接融資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商法中的《信托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法律條款,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力保障。
《信托法》明確了企業可以作為委托人以信托貸款的方式,將資金交于信托投資公司,由其尋找合適的借款企業。這樣,企業可以通過信托的法律構造,間接實現借貸融資的目的。
《物權法》:第一,將抵押財產的范圍予以擴大;第二,對動產浮動抵押制度做了規定,明確了借款人可以通過提供其現有和未來獲得的資產、原材料、產品等作為擔保物來取得借款,為其拓寬了融資渠道;第三,《物權法》對物質權利的范圍規定作了調整,比之以前有了較大范圍的擴大,明確規定,應收賬款、基金份額、股權等也可以作為質押的條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條件、新手段。
《公司法》規定,參與集資者可作為投資人,與主導集資的一方共同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之后以所成立的有限制責任公司的名義向需要資金注入的企業投資,或將資金額轉換成融資企業的股份,以股權參股。這樣,那些對資金有需求的企業就能夠以實際支配該公司資本金額的目的,實現間接融資。這已經成為一些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手法。
融資問題得到解決,企業發展就有了動力和支持,其對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為其應對市場經濟變化和拓展業務提供了有力而充足的條件,增強了企業的綜合素質。
二、商法能幫助經濟主體降低交易成本
2016年初,一項針對企業經營成本的調查顯示,在我國,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未富先高”的問題,經營成本居高不下,極大地阻礙著企業的發展。其中,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業融資成本高、稅費負擔重是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幾大原因。商法對于企業融資的作用,上文已做闡述,此處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商法對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稅費負擔的作用。
所謂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由于制度性因素而產生的企業成本,也被稱為體制性成本,主要是指企業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種制度、規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成本,例如審批環節過多、檢查評比過濫都會產生更多的交易成本。為了減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各地政府加大力度,以商法為基礎,頒布相關條例和規定。例如,寧波市下發的《關于<印發加強行政審批事項事中事后監管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寧商法〔2016〕465號)明確規定,如何優化行政審批、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進一步“簡除煩苛,禁察非法”,政府把該管的管好,不該伸手的堅決砍掉。這無疑將使市場主體在感受到政府效率提高的同時,能夠更平等自由的激發創造活力和創業激情,從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以前,我國存在內資和外資兩種雙軌制企業所得稅,內資企業按照《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進行征稅,稅率高達33%。而外資企業則適用《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內外有別的稅制、稅率導致了稅收負擔差別很大。據測算,外資企業實際平均稅負在13%左右,而內資企業實際稅負在25%左右。內資企業的所得稅負擔幾乎是外資企業的兩倍。商法修訂后,對企業所得稅進行了并軌,大大降低了內資企業的稅收成本。此外《稅法》還規定,在稅收方面,同類別企業使用同一稅收制度,不搞保護主義,不搞特殊化。商法消除了企業的身份歧視,大大減輕了這部分企業的稅收負擔,拓寬了一些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作用的空間,也為企業良性發展、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商法是維護交易公平的工具
為了建立和維護健康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商法制定了一系列維護交易公平的準則,并以這些準則為條件,對商事主體的各種不規范行為進行監督和矯正。商法維護交易公平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交易當事人在商事活動中的平等,其一切商事活動都要合法合規,都要遵守《合同法》中平等自愿的原則;第二,商法對公平競爭予以保護,禁止恃強凌弱或用不當手段侵害他人利益,禁止壟斷;第三,商法規定一切商事活動都要遵守誠實守信原則,不得以欺詐、誘騙等手段獲取不正當利益,侵害他人利益。
綜上,我們很容易看出商法在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和諧市場氛圍方面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護航法”,有它的存在,我國的經濟定會穩步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萬一.商法——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基礎教材·必修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趙展慧,顧仲陽.降成本“組合拳”怎么打[J].中國中小企業,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