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針對計算機犯罪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刑法》規定基礎上于2011年6月20日針對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公布刑事案件應由法律若干問題解釋,進一步對此進行明確,更加有利對危險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犯罪的打擊,本文針對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概念、犯罪構成要件進行探討和分析,并對有關計算機犯罪的發展趨勢和道德建設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 犯罪特點和構成 發展趨勢 計算機信息系統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0-01
一、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概念、特點及犯罪構成要件之分析
1.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概念界定
本人認為概念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行為故意直接對計算實施侵入或者破壞,或者利用計算機實施有關金融詐騙、盜竊、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它其它犯罪行為的總稱;狹義的計算機犯罪僅指行為人違反《刑法》相關法律法規,故意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及有關數據、應用程序等進行破壞、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且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文主要以協議的計算機犯罪為出發點進行論述。
2.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特點分析
2.1作案手段智能化、隱蔽性強
大多數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是運用計算機專業知識,所從事的智力犯罪行為。進行這種犯罪時犯罪分子只需向計算機系統輸入錯誤指令,篡改軟件程序,作案時時間短且對計算機硬件和信息載體一般不會造成損害,作案手段隱蔽,一般人很難察覺。
2.2犯罪侵害的對象目標比較集中
就國內已經破獲的計算機犯罪案件來看,作案人主要是非法占有財富、蓄意報復或者炫耀展示自己能力,引起關注,因而目標主要集中在金融、證券、電信、大型企業等重要經濟部門和單位。
2.3偵查取證困難,破案難度大
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屬于技術含量高從行為,一般要從結果向上倒退進行偵查,大部分犯罪分子在境外設置服務器實施犯罪,取證困難,犯罪證據不易固定保存。
2.4犯罪后果嚴重,社會危害性大
國際計算機安全專家認為,計算機犯罪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取決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社會作用,社會中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用和普及程度,起作用越大,計算機犯罪后的社會危害性就越大。
3.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3.1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熱人和單位。
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對計算機犯罪主體職業無明確規定,犯罪主體具有多樣性,各種年齡、各種職業的人都可以進行計算機犯罪。一般來說能夠進行此類犯罪的都是具有一定計算機知識,而且這種水平還比較高,至少在一般人之上,對計算機操作系統非常熟悉。
3.2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主管方面主要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性社會的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包括故意或者過失兩種。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為故意犯罪,表現在行為人明知其行為會造成計算機系統內部信息的危害破壞,但是由于各種動機而希望或是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生,對社會造成危害,對社會管理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3.3犯罪客體
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所謂侵害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了實際侵害事實,如計算機系統不能正常運行;二是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了威脅或者有侵害的危險,如計算機病毒雖未使計算機不能運行,但有導致系統上數據不能運行的危險性。
3.4犯罪客觀方面
犯罪客觀方面是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侵犯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的特征。
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中絕大多數危害行為都是通過完成一定行為,從而使危害后果產生。而計算機犯罪客觀要件的作為是行為人以積極的身體活動其實是刑法所禁止的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從表現形式上看,作為是積極實施的,直接違反了禁止性的行為。行為人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二、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發展趨勢
1.犯罪分子年齡進一步低齡化
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主體的年齡上來看,已經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根據有關調查統計,犯罪者的年齡區段主要為18-46歲,平均年齡約為25歲,例如互聯網病毒“熊貓燒香”其6名制作者,最大年齡僅25歲,最小的才21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上網聊天和玩網絡游戲的人占到60%以上,許多未成年成年人犯罪與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不良影響有關,一些未成年人利用所掌握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知識,從開始游戲化操作到最后被利益趨勢或者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技術能力走上犯罪道路趨勢更加明顯。
2.犯罪后果影響國際化
網絡無國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發展使得時空或者國家的界限不再明顯,這也使得現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一些犯罪沖破了地域的限制,犯罪的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犯罪行為不在局限于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都是跨地域作案,犯罪行為的實施地與犯罪結果的發生地往往不在一個地方,兩者分離。
3.犯罪行為技術手段時代化
以前大部分信息系統犯罪是守株待兔類型,犯罪分子只需要把病毒等通過系統植入計算機即可等待結果發生,但現代社會高科技快速發展,人類智力水平也達到一定高度,現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也正在向著智能化和現代化發展,犯罪分子能掌握時機利用最有效的社會的熱點和關注點進行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行為,給犯罪行為披上時代化的外衣進一步吸引不明真相的群眾進入犯罪陷阱,如現在熱播《戰狼2》,影片第一天剛上映,第二天網路就出現了《戰狼2》電影播放鏈接的病毒。
三、計算機信息系統道德建設
防范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應從源頭上進行治理,源頭治理就是要加強道德建設,發展良好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文化。讓利用和使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人可以使得自身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價值相統一,加強網絡道德規范體系。從現有情況出發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使用者尤其是青少年和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使社會道德能夠在計算機信息系統領域中進行延伸和拓展,形成規范計算機信息系統社會主體的倫理規范,這樣才能夠更有效的從根本上解決好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問題。
四、小結
我認為我國應結合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現狀,及時對這種類型的犯罪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法律層面的規定,形成更為有效地犯罪打擊網絡,尤其是結合該類犯罪國際化發展趨勢提前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應對和處理措施。同時也要結合現實情況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道德建設,更加有效和全面的應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的發生。
作者簡介:時勝濤,男,漢族,(1979.7-),河南臨潁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現河南恩達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