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玉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之下,圖書館應當重視讀者服務模式的創新,樹立正確觀念,改變傳統的工作觀念,建立現代化服務機制,根據讀者的網絡環境需求,為其創建網絡平臺的服務模式,以便于提升書籍數據信息更新效率,提升讀者的便利性。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圖書館服務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2-00-01
圖書館在實際工作中,應當明確“互聯網+”時代的實際發展需求,遵循相關工作原則,保證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提升文獻搜索工作效率,創新服務模式。
一、“互聯網+”時代與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分析
對于“互聯網+”時代而言,主要就是將互聯網與產業聯系在一起,樹立正確觀念,轉變傳統的工作觀念,對傳統行業結構進行創新。在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在此類時代背景之下,對各類內容進行分析,更好的創新產業服務方式,合理使用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創建先進的生態系統。在“互聯網+”時代之下,能夠創新公眾服務方式,為各個年齡段的讀者提供服務,設定公共服務機構,更新自身思想,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數字化技術等,對產業結構進行創新,實現升級工作,以便于提升服務水平。
二、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實際工作期間,還在使用傳統的服務模式,不能保證服務工作及時性與可靠性,難以嚴格管理與控制,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具體問題表現為以下幾點:
1.傳統服務模式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在使用傳統的讀者服務模式,雖然可以豐富館藏資源,但是,服務流程較為單一,讀者只能利用紙質方式搜索各類書籍信息,不能保證傳統服務模式的可靠性與有效性,難以提升服務工作效果。
2.紙張文獻利用問題
公共圖書館在對文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都是以紙張的方式對其進行存儲,無法提升借閱工作與查閱工作的先進性與可靠性,未能創建現代化借閱機制。在紙張文獻管理期間,經常會出現遺失或是破損等問題,難以保證紙張文獻的管理效果。
3.文獻的搜索較為繁瑣
一些圖書館雖然設置了圖書資源搜索方案,但是,在實際處理的過程中,只能利用統一的檢索方式對其進行處理,無法通過多元化的檢索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且檢索引擎較為滯后,不能滿足當前實際管理需求,難以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4.搜索途徑較為單一
圖書館在傳統讀者服務的過程中,還在使用單一的搜索途徑,不能更好的對文獻數據等進行分析,難以總結數字資源與文獻資源,不能更好的提升服務水平。一些讀者只有在使用固定IP之后,才能獲取相關閱讀資源,不能保證服務效果,難以對其進行全面的獲取[1]。
三、“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之下,圖書館應當合理開展讀者服務的創新工作,建立專門的服務模式,以便于開展各類管理工作,逐漸提升讀者服務工作水平,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具體服務措施為以下幾點:
1.合理整合與使用文獻資源
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保證能夠對各類載體的文獻與數據進行分析,創建現代化數據結構,以便于對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同時,在創新讀者服務模式的過程中,還要合理使用物聯網技術,例如:RFID技術、二維碼技術等,此類技術的應用,能夠為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使其獲取更多的資源,在使用互聯網相互溝通的過程中,建設智慧化的發展機制[2]。
在圖書館對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有利于對紙張文獻進行全面的改革,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其進行加工,例如:書籍的電子化加工、期刊的數字化加工等,轉變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當前,部分圖書館在資源管理期間,館藏比例較大,不利于讀者對其進行查閱,因此,圖書館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建設專門的資源數據庫,以便于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全面提升圖書館資源管理工作水平,滿足當前實際發展需求[3]。
2.創建文獻檢索與獲取系統
在傳統文獻檢索的過程中,讀者只能通過單獨的IP地址對其進行訪問,無法保證讀者服務模式的先進性與可靠性,難以提升文獻檢索工作效果。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圖書館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多元化的檢索平臺,使得讀者可以通過手機終端與PC終端等對其進行搜索,以便于創新文獻形式,避免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圖書館也可以設置專門的APP程序,為讀者提供現代化文獻搜索系統,使其可以通過手機等方式,在線閱讀文獻或是對其進行下載,以便于提升其閱讀便利性[4]。
3.改革圖書管理員的服務形式
在傳統讀者服務期間,管理員只能為其提供咨詢與文獻查找等服務,難以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管理員應當轉變自身服務方式,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文獻進行搜集,指導讀者使用無線射頻設備等,對圖書位置進行查找,不僅可以減少管理員的工作量,還能提升其工作效率。
4.通過大數據分析方式設置服務模式
圖書館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對讀者信息數據進行搜集與分析,在整合數據資源的情況下,對讀者的閱讀歷史數據、活動參與數據與檢索方向數據等進行收集,根據讀者的興趣愛好,為其提供相關書籍信息。同時,讀者在辦理讀者證的時候,圖書館可以為其創建個人信息檔案,以便于服務人員根據相關信息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建立先進的圖書查找服務模式,提升自身工作效率[5]。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之下,圖書館應當對自身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合理使用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的實際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創建個性化的服務機制,以便于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閱讀便利性。
參考文獻
[1]陳鳳娟,孫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4):58-62.
[2]劉驍斌.“互聯網+”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情報探索,2016(1):116-120.
[3]陳思.淺析”互聯網+”時代樂山市圖書館 ——讀者服務的現狀與未來[J].卷宗,2016,6(6):212-214.
[4]王昶.“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傳統讀者服務模式的演變與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6(11):72-75.
[5]李洪秀.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研究李洪秀[J].無線互聯科技,2015(7):134-135.endprint